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308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29篇
人才学   103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1931篇
理论方法论   326篇
综合类   4251篇
社会学   608篇
统计学   7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14.
吴贞姬作为优秀的韩国现代女性小说家,不仅关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体验,也关心自然环境,关怀弱势群体,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意识的作家。她在作品中大胆揭露了男权文化给女性带来的苦难和压迫,同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女性与自然的联系和互动,凸显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主义关怀意识。不仅如此,吴贞姬还坚持书写女性的母性特质和关怀意识,展现出了母性的能量和女性的价值,最终指向构建一个两性和谐、不同阶层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启蒙意识,在不同时期,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五四"乡土文学以揭示病苦为核心,表现出批判蒙昧的启蒙意识;30年代乡土文学以皈依乡土为指向,表现出返归自然的启蒙意识;40年代乡土文学以审视人性为核心,表现出改良人生的启蒙意识.纵观三个时期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我们可以清晰的窥见三个时期乡土文学启蒙精神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角度重新认知汉魏六朝咏物赋,是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抒情方式及自然审美经验新变的重要途径。在创作方式上,汉魏六朝咏物赋通过把原始自然审美观念作用于对物体及精神层面的摹刻,使"体物"对象得以延展,从而为中国传统审美视域的扩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汉魏六朝咏物赋的表现对象从目力所及之物向外部自然推展,体现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和俗世之景的关注,这种转变也给赋文体的空间拓展带来了更大的可能。"咏物赋体物日常化"是探究中国传统审美意识自然品格流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友善是指以友好、善良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人及自然,其价值构成主要包括尊重、理解、宽容、关爱、爱护和帮助等。结合大学生的交往环境和交往对象等特点,从大学生与人友善和与自然友善等维度对四川省六所高校的1 200名大学生进行的友善现状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友善品质的重要意义且能够较好地做到尊重、关爱、帮助同学和尊重、爱护动物生命体。但大学生友善现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尊重和理解老师、宽容和理解同学、尊重和帮助陌生人、尊重和爱护植物生命体等方面亟待改善。提升大学生友善道德品质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有关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已有文件和文献显示,现有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路主要强调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强调对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本研究认为这一路径主要考虑了自然的生态物质性,并衍生出三种自然观念:自然主义、有限工具主义和原始主义,人与自然被置于相互对立的状态。中国生态旅游本土化研究表明,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超越性意义,并依然影响着当代生态旅游实践和体验。自然的超越性,能够补充现有生态物质性视角,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山水诗文蕴涵的自然审美观可概括为:凡物皆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将生命融入山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赫哲族的日月星宿神话、山川树木神话、风雨雷火神话的分析,认为该神话是原始人想像的产物,是自然崇拜结果,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和赫哲族先人的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