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8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623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03篇
人才学   130篇
人口学   103篇
丛书文集   3499篇
理论方法论   656篇
综合类   5773篇
社会学   685篇
统计学   11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941篇
  2007年   827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描写湘西少女形象是沈从文笔下湘西花园中的重要一环。湘西少女是自然的精灵,她们纯朴天真、热情善良,皆与自然谐振,这些少女们是沈从文生命神性的具象反映,是沈从文对自我的形象展示,是沈从文出于对现代社会的审美救赎而刻画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82.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自由意志是法的出发点和主体,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作为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抽象法、道德和伦理,是自由意志由低到高、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因此,道德、法律、伦理都是自由意志定在的不同形态和不同阶段,它们的辩证运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和辩证过程。由自由意志与法的精神的内在关联以及法与德的有机整体性可知,社会治理的合理性,不是抽象的德治或抽象的法治的合理性,而是道德-法律、德治-法治的生态整合。  相似文献   
983.
《观察》作为自由主义刊物,其基调是在自由民主优先的原则下包含平等的诉求。出于自由左派的立场,《观察》同人开始意识到,平等与自由之间存在着矛盾甚至冲突。面对自由Vs平等,《观察》发表的意见甚众。这表示1940年代后期的自由主义者在平等问题上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的传统,但又有超出其前辈的地方。与《新青年》将平等作为一个新的理想而呼吁不同,《观察》已经将平等视为不言而喻的价值,对于平等价值的复杂性之考察也显得更加深入和细致。对于平等与自由可以鱼和熊掌兼得的心态,多多少少是导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有不同于苏联和英美的另类现代性设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4.
罗尔斯从民主的平等出发,支持国家对社会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而诺齐克则从权利理论出发反对经济领域的再分配,对民主的平等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二者的争论揭示了平等和权利的内在张力,使得社会分配如何兼顾平等和权利的问题突显出来。对中国当前的分配体制改革来说,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5.
赎刑制度,是指犯人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创设于夏朝,东汉时成为定制,至唐朝趋于完备,并为以后各王朝所承用,直至清末修律时赎刑制度才被取消。赎刑制度对我国古代刑罚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6.
夏道平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地区自由知识分子的重要代表,作为一位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家,从现实问题人手,抨击国民党在台湾的威权统治,同时很注意从本质规定性上把握自由的内涵,并将这个内涵努力在思想上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各层面,主张充分的市场经济,真正的民主政治和适应时代的现代文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有启示性的印迹.  相似文献   
987.
对男女就业不平等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男女就业不平等,它主要表现在: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男女就业薪酬不平等、妇女其他就业权益如职位升迁、劳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男女就业不平等不仅影响女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女性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因此,还需要从理论上对男女就业不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88.
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唤醒并培育了人的主体性,促进并实现着人的超越性,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体现了对人类自由的积极追求。因此,科技文化使人不仅在观念中而且在实践中从动物界超拔出来,它统摄着人的各种形下属性,丰富和提升着人的形上本性。  相似文献   
989.
作为小说话语中一种颇具特色的表现模式,自由间接引语自19世纪末被语言学家们发现以来,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针对这一话语形式的含混和复杂性,批评家们从语言学、小说文体学、经典和后经典叙述学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这使得人们在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话语模式的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研究视野.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对这一话语模式所进行的各种研完进行简要评述,进而指出它们在当今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0.
针对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会加剧收入不平等问题,剖析数字经济影响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机制,测算并分析地区基尼系数的发展趋势及地区差异,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2010—2018年中国年均基尼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中,收入差距最小的是东北地区,其次是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为严峻。(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可以兼顾效率与公平。数字经济每提高1%,将显著促使人均收入提高0.053个单位,基尼系数显著降低0.046个单位。(3)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提升各区域人均收入水平、缩小各区域收入差距,且影响效果呈现为低收入组优于中收入组优于高收入组。(4)时间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两个阶段对人均收入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在第二阶段的推动效果显著高于第一阶段;数字经济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第一阶段显著为正,在第二阶段显著为负。(5)机制检验表明,增加个体就业机会和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是数字经济缓解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渠道。据此提出通过创新驱动攻克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加快打造数字基础设施、警惕数字鸿沟风险、加强数字领域监管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