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1篇 |
免费 | 257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9篇 |
劳动科学 | 23篇 |
民族学 | 66篇 |
人才学 | 95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2774篇 |
理论方法论 | 456篇 |
综合类 | 4691篇 |
社会学 | 469篇 |
统计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74篇 |
2019年 | 155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272篇 |
2014年 | 480篇 |
2013年 | 437篇 |
2012年 | 564篇 |
2011年 | 655篇 |
2010年 | 626篇 |
2009年 | 641篇 |
2008年 | 703篇 |
2007年 | 614篇 |
2006年 | 562篇 |
2005年 | 523篇 |
2004年 | 440篇 |
2003年 | 359篇 |
2002年 | 283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174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正面宣传"自由"到局部限制"自由",再到从价值层面上彻底批判"自由",孙中山一生对"自由"的态度大体经历四次转变。与这种多变性并存,孙中山对"自由"内涵的理解又是始终一贯的,即把"自由"视为绝对的无约束状态、工具意义的宣传口号以及权力之下的"法律权利"。从多变而一贯的自由观切入,是探究孙中山政治取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2.
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一词在刚进入汉语语境时就产生了裂变,成为两种暗含冲突的范畴:“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而前者是应该服务或服从后者的。这一改变对新文学影响深远。鲁迅则自始至终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不随声附和他人的意见。虽然在接受了钱玄同的鼓动之后,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后来又加入了“左联”。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自由,坚持在“群体自由”的名目下不能取消“个体自由”,体现了自己“骨头最硬”的一面。 相似文献
993.
关于量刑基准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量刑基准研究的必要性、概念、法律特征,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量刑基准的确立等基本问题,提出量刑基准只能合理地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反对将量刑问题精确化,使得法官沦为呆滞的法律机器. 相似文献
994.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一定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力。行政处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制裁性行政行为,其自由裁量权若被滥用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深入研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及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办法,对促进法制发展、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6-36
从理论、立法和实践观察,我国的民事行为保全制度的衡量标准有待完善,主要体现为要件标准模糊、权衡角度缺失以及缺乏官方统一指导。行为保全制度的衡量标准涉及广泛的自由裁量,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现状不利于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和行为保全功能的发挥。美国法中间禁令制度与我国法民事行为保全制度在功能上相似,其标准以固定要件-灵活模式为思路,衡量体系日臻完善。中间禁令制度的价值理念和操作方式对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标准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7.
998.
温权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24-130
因激进的政治主张和不成熟的民主实践,法国大革命为后世广为诟病。尤其以恐怖专制的雅各宾主义在西方政治话语体系下被反复批驳。费赫尔从国家政治与人民主权之间的关系出发认为,由"指券体系"所催生的国家干预政策与"德性共和国"的虚假预设,是大革命从民主走向专制的内在根源。他们将抽象的道德理想投射于具体的政治领域,并借助暴力手段使之进一步泛化到社会各个层面,从而强制营造出德性-国家-民主的蹩脚统一。当道德的衡量标准被肉身化为世俗的革命领导者时,政治民主就被道德专制所取代。其过程本质是哲学层面的绝对自由仓促应用于现实社会的结果。因此,大革命的失败,归根结底是一场哲学实验的失败。而对大革命内涵的揭示,不是要脱离于它的历史区间以思辨的形式凌驾于现实之上,而是要通过展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999.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29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人类自由危机,马克思和阿伦特都主张以实践作为其走出困境的方案。但是,他们在劳动、自由以及实现自由的具体实践方式方面存在认知差异。阿伦特指出,马克思对劳动的推崇,是对前柏拉图政治经验以及柏拉图开创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反叛。深受古希腊政治影响的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自由观作出了误读。她认为,政治行动是实现人类自由的唯一方式,马克思对劳动的肯定是对政治以及人的自由否定。事实上,阿伦特既没有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自由之间存在的紧密关联,也没有察觉到资本主义制度下政治行动实现自由的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