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近年来,苏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成为加快其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文章以苏州为例,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实地调研资料,认真考量苏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梳理其发展成果、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试图从经济结构转变、高端人才引进、自主品牌创新、文化产业链的打造等方面探究其文化产业进一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2.
实现现代化一直是我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沿海发达地区具有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明显优势,近期苏南地区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个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开启了现代化真正落在区域上的具体行动。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分析苏南地区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诊断新形势下苏南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全面引入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思想,据此从四个方面构建了苏南地区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3.
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文章在考察苏南地区太仓市外来流动人口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与探讨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4.
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南地区的农村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革,广大农民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全面小康,而且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基层民主政治同步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苏南农民生活正在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蒋芳霞 《华人时刊》2007,(11):112-113
罗溪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北部,具有苏南地区较为优越的交通区域优势:境内有民航常州机场,开通国内北京、广州、深圳、沈阳、大连、厦门等各大城市的航线二十余条,沪宁高速、常泰高速、常州大外环路西环线、常州新机场路和新建的黄河路穿境而过。民航机场和沪宁高速公路罗墅湾互通式道口距镇区1公里,毗邻京沪铁路货运站和省内最大的内河港口——奔牛港,  相似文献   
46.
储东涛  新望 《决策》2002,(8):6-10
  相似文献   
47.
苏南和温州都是中国东部发达地区,也是率先进行农村金融创新的地区。但两地由于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不同,政府支持方式不同,分别形成了以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为特色的苏南农村地方金融组织结构和以农村合作银行发展模式及发达的民间金融为特色的温州农村地方金融组织结构。这两类农村地方金融结构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都已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计量分析表明,苏南和温州地区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显著的增收效果。但由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不足,两地农村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也存在着同时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的矛盾。分析表明,农村地方金融发展模式多样化有利于强化农村金融的支农作用,农村金融机构目标多元化则不利于农村金融发展及其支农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48.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对苏南地区来说,农民的收入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是相对较高的,不仅高于全国的水平,而且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苏南农民收入增加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49.
在裂缝宏观、微观特征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等手段,研究了苏南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裂缝的发育期次,厘定了有效裂缝的形成时间。认为,苏南地区青龙组发育6 期裂缝,其中第I 期为水平缝合线,形成于青龙组沉积初期;第II 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第III 期为构造张裂缝,被方解石充填未盈,原油显示丰富,形成于仪征运动早期;第IV 期为倾斜缝合线,形成于仪征运动中期;第V 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或无显示,形成于三垛运动早期;第VI 期为构造裂缝,未被任何物质充填,形成于盐城运动期。仪征运动早期形成的张裂缝晶洞及溶洞发育,原油显示最为丰富,为有效裂缝;青龙组灰岩裂缝型储层预测应以仪征运动早期的构造应力场强度为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0.
“苏南模式”的新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东涛  须俭 《决策》2001,(6):38-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