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67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088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992.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它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历史使命。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增强创新的欲望与动机,培育他们以创新为乐的观念。学校在培育学生创新为乐的观念时,要提供相应的动力与条件。  相似文献   
993.
明代中期泰州学派的几位代表人物,王艮、王襞、韩贞和罗汝芳等人,都是对儒家天人性命之道体悟颇深的醇儒。他们体会到了人类心灵先天具有的真乐,这是一种超越得失荣辱的自由精神境界。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所秉持的出处观与追名逐利的世俗观念大相径庭。罗汝芳是为道而仕,不计个人得失,王艮等人则以处士身份诲民行道,化民成俗。他们的出处进退之节,都堪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楷模。  相似文献   
994.
刘进 《船山学刊》2010,(3):71-73
《乐记》对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持"中和为美"的观念,音乐的中和不止是人与自然、人与他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音乐情感本身的和谐与情感生命的解放。《乐记》的"德音为乐"说主张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音乐艺术形式中的融合无间,强调艺术的道德价值、社会使命与审美价值的合一。  相似文献   
995.
死亡与此在的澄明——早期海德格尔对死亡的诠释意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论死亡,不仅从存在论上揭示出死亡的独特内涵,即它对于此在的存在结构所具有的组建意义,而且也阐明了死亡在日常此在沉沦下的遮蔽状态,更进一步,则通过"良知"与"决心"诸环节来唤醒非本真此在的本己能在,从而使此在向死而在。揭示死亡本质的过程,也就是澄明此在的过程;澄明此在,其最终的目的是澄明存在本身。这就是早期海德格尔对死亡所做专题性阐释的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996.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探求人的生存、解放及其发展理想状态的出发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并且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渐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97.
瓷编钟为乐团的大型乐器,每个钟的大小不同,按照音阶敲打分别奏出美妙的声响,相较于青铜编钟浑厚的音色,瓷编钟的声音更明亮。  相似文献   
998.
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论语》的“乐学论”,首先需要弄清楚孔子所言“学”何谓、如何“学”、为何“学”这三个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这三个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学”是“成己”,是乐在心,故谓之“独乐”;“时习之”是“成己”并“成物”,是乐主发散在外,故谓之“众乐”;为己学而“乐”,是“成己”而后“成物”之乐,故谓之“至乐”。  相似文献   
999.
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为政以礼的思想,把礼看做是人类社会的根本,以人性为出发,从人文和历史的高度揭示礼的起源和深层意蕴;从社会、政治、人生和道德等多方面展示了礼的内涵和价值。礼仪制度的落实、礼的价值的实现需要和强制性的法与感情性的乐共同作用才能实现。乐、礼、法三者是由内而外、由弱到强的统一的整体,从而礼的教化和学习也就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00.
张觉先生的<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书注释博采而简洁,精要而稳妥,是一部具有较大学术参考价值的<荀子>注本.但百密一疏,<译注>对"多言而类"的"类"的注解没有注意到专书释义这个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从训诂学和儒家思想两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