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6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6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87篇 |
人才学 | 17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579篇 |
理论方法论 | 262篇 |
综合类 | 2014篇 |
社会学 | 90篇 |
统计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42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227篇 |
2013年 | 240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273篇 |
2010年 | 258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321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60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翻译学的研究成果为语料库翻译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语料库翻译研究以现实的翻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客观地描述翻译活动本身的规律.该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研究翻译普遍性、翻译规范、译者文体等方面,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但目前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内容与视角还比较狭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古代文论溯源品质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雅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75-77
中国古代文论在它的整个发展中,往往表现出溯源到原点的特性。这是其理论个性的表现,历史回转的学术视野、独具个性的理论溯源、当下性的批评实践。但其理论释义的反复性、术语互释的含混性及其复古倾向,使其存在创新乏力的缺陷。文章希望通过对这种现象的具体剖析,有助于形成当代文论面向未来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3.
吴作富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8,45(6)
弗里德曼的中国宗族研究范式对中国学界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学术批判,但迄今为止,学界对弗里德曼中国宗族理论的批评有一定偏颇,特别是对构成弗里德曼宗族研究范式之内核的地方化宗族和组织化宗族理论没有进行足够的反思。此外,由于解放后中国宗族的演变超出了弗里德曼所勾勒的传统宗族模式,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复兴的宗族与弗里德曼所论及的传统宗族也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弗里德曼的组织化宗族和地方化宗族的研究取向对于当代中国的宗族研究已经不太有效。当代中国的宗族是一个复杂多面的社会文化现象,以文化认同作为当下宗族研究的可选进路,有助于突破宗族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功能主义解释策略之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4.
CHEN Li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文章基于主管教学的职能部门和有关院(系)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交流,特别是管理服务的实践经验,先从教学工作的背景分析入手,概括了教学秘书工作的核心内容,初步探索了现代高等学校教学秘书的工作范式。这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秘书工作品质、提升教学服务及管理效率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陈红兵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12-15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近现代科学范式在认识思维方式上走的是一条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思维路线,是一种实体-本质性思维,在自然观上是一种机械论自然观,在文化价值取向上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复杂性科学对近现代科学范式的转型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从简单性到复杂性的转型、从分析方法到综合方法的转型、从线性思维到复杂性思维的转型、从实体构成论到有机系统论的转型、从机械决定论到自组织演化论的转型;复杂性科学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近现代科学范式的认识思维路向,并没有改变其对主体性的强调,是西方近现代科学本身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骆为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翻译研究的操纵学派从描述学派中汲取养分,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重要一环。特奥.赫尔曼斯见证、经历和梳理了操纵学派的发展流变,在扮演一个学派中间人角色的同时,也在翻译常规上做出了进一步的学术贡献。本文跟随赫尔曼斯的视角,对操纵学派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7.
郑恩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大众传媒语境下以网络为代表的虚拟空间的仿真性极大地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技术形态的变化颠覆了传统模仿诗学的架构,引发了诸如消费主义的欲望生产、后现代图像转向等文化症候,对个体思维模式甚至群体范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8.
环境技术政策研究的系统和演化转向认为,要在实质意义上改善环境,必须将技术视为嵌入社会、经济、文化等系统的大型复杂系统。在这种理论趋势下,形成了碳锁定和技术体制转型两大研究领域。前者强调碳基技术体制的稳定性,认为碳锁定阻碍了技术体制转向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后者则关注技术体制的变迁,认为缝隙、技术体制与社会-技术景观三个层次之间的共同演化是技术体制变迁的主要动力,因此,应该构建包括预防性政策、转型性政策和协调性政策在内的具有演化性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9.
李晓琴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自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语言论转向,西方文学界进入现代语言观阶段。人们转而相信,语言是人的生存方式,由此出发,认为语言在文学中是创造意义的场所,不再是意义简单地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而是意义在语言中被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10.
邓文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6-10
通过对西方(人类)文化哲学史的考察,可以发现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哲学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最终使得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等人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而卡西尔则在整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