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0篇
理论方法论   130篇
综合类   1240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管理组织理论从 1 9世纪到 2 0世纪初 ,从泰罗的经典管理 ,中经行为学派 ,其学派之多 ,理论之繁 ,应用之广 ,业已成为庞大而系统的管理学经典。尤其是 ,从经典的人——机管理 ,到对人自身行为的诸多研究 ,从而使管理理论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那就是对“人”本身及他的思想以及在社会活动中一系列文化因素。管理学派研究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以增加收益。在今天的组织学者看来 ,这些理论所基于的假设是 :组织是一个封闭的人与机器的结合体 ,人与组织的关系表现为归属的惟一性。总体而言 ,管理学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 ,其…  相似文献   
22.
苏轼以《春秋》学为儒者本务,终身关心此学。他认为《春秋》一断以礼,当以观其意的办法探讨其旨;《左传》主以史实,不专为经,不专为例,最识《春秋》之用;而《公羊》、《毂梁》以义例解《春秋》有如法家,专求于绳约中,不可取。苏轼认为《春秋》立法虽严,而责人则宽。他还借《春秋》学反对王安石新法。在苏轼的影响下,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春秋》学学派。  相似文献   
23.
张璁继承永嘉功利学派的思想,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弊端,进行了改革,并在清理勋戚庄田、撤除镇守太监、清理吏治、倡廉反腐及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而不称王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后人认为他事功似胜张居正一筹.  相似文献   
24.
25.
1764年,贝叶斯的遗作《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解》,是当今统计学界贝叶斯学派的开山之作,然而直到20世纪,贝叶斯的文章却并未对后世贝叶斯学派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真正促使贝叶斯的思想在科学界得到广泛传播的关键人物是大科学家拉普拉斯。1774年,拉普拉斯发表的关于贝叶斯理论的里程碑式的文章,使现代读者充分认识到拉普拉斯对贝叶斯学派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并从拉普拉斯的思想中获得了有益的新知。  相似文献   
26.
“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源自于英文中的Scientific Community,由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波拉尼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最早提出。其最初含义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和共同规范并专  相似文献   
27.
人类心灵隐秘的探究者——爱伦·坡创作及诗论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坛怪才爱伦·坡毕生致力于探寻人类心灵的隐秘。他的小说及诗歌以死亡、恐怖为主题,极力试探人类心理的承受极限。他的诗论崇尚唯美,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极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相对于传统乡村组织的现代企业组织的人类学研究历程的检视,阐述了组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着眼点、理论导向以及研究特征,说明田野参与观察中的"组织"仍处于大文化(诸如族群、国别与区域文化)的内涵之中.本文还涉及企业组织在今日快速的全球化进程中,何以主动地进行文化变迁来应对与适应世界.  相似文献   
29.
学术界对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该学派活跃于1923-1927年,主要以余家菊、陈启天等青年党分子为骨干,以国家教育协会为核心团体,以<中华教育界>、<国家与教育>、<醒狮周报>等刊物为主要学术阵地,鼎盛时期其成员逾160多人,其有关思想及实践,对当时中国教育特别是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之后,重塑政府学派提出的"顾客理论"遭到了新公共服务学派的批判。双方主要在政府对待民众的角色选择、政府服务的对象、价值取向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纷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