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8篇
  免费   4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68篇
理论方法论   168篇
综合类   1047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展龙 《天府新论》2009,(6):121-125
吴晗一生长涉文史,覃思著述,曾对我国20世纪史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丰富独到的治史精神也成为了我们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唯物主义史观;二是彰显史学致用意识;三是秉承求实考据之学;四是倡导史学普及理念;五是恪守历史教育精神。这些精神对于促进历史科学的赓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今天的史学工作者来说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2.
对史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是史学争鸣中的核心理论问题,同时也是近代史学界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这一过程中,史学理论体系的探索对近代史学流派、史学批判意识等方面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近代史学理论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完善,进而对近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西藏民族学院50周年校庆之际,由西藏民族学院和中国民族史学会联合主办的"‘藏族历史与文化'暨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10日-11日在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京、藏、甘、青、陕、川、新、黑、吉等地近20家科研机构及高校的67名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74.
朱政惠 《学术月刊》2012,(1):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5.
学术史研究是新兴的史学分支学科。与以往的哲学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不同,学术史研究,虽有借鉴西方学术规范之处,但主要是一种本土化、原生态的历史研究,是史学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学术史研究的成果,能够使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的背景更加清晰,线索更加明确,有助于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看待历史发展。李帆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研究,他的学术视野开阔,研究过程中,注重古今中西的会通,得出深入、坚实的结论,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好评。此次,李帆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深入解析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功能,对学术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对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6.
夏明方 《晋阳学刊》2012,(3):107-110
自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源于西方的后现代史学思潮开始渗透到大陆的中国史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青年学者群中似渐有流行之势。面对这一挑  相似文献   
77.
经学作为古代中国的主流学问,不仅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方法,也提供了基本的文化价值范式。而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发生,既与经学的价值起点重合,又在具体的文本存在方式上与经学和史学共存。经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决定了史学的地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小说审美功能的发挥,限制了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独立存在。小说文体观念、创作观念的成熟,是建立在经学价值基础之上、以史学为中介最终实现的。  相似文献   
78.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12,32(1):51-56
陈垣和陈寅恪合称“史学二陈”.这一称谓产生于1950年代初.而“二陈”现象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二陈”在学术上均重视目录学、年代学,善以文字学治史,均在宗教史、蒙元史、明清史方面有重要建树,不仅在史学研究方面有诸多相同点,又相互交流,商榷学术,彼此影响.晚年在政治思想上虽有异趣,但在学术上追求“实事求是”的目标是一致的,殊途同归.“史学二陈”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现象之一,宜用学术眼光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9.
石静 《东岳论丛》2012,33(1):97-100
两晋是《春秋》学的兴盛时期,《春秋》及其三传的经学研究著作丰富繁多.受晋初出土史料的影响,在史学脱离经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两晋,《春秋》的史学性质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两晋经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春秋》的史学本质,两晋史学家则纷纷模仿《左传》以著史.  相似文献   
80.
汉唐时期,史书数量和门类增多,史学范围逐步拓展,图书分类问题就凸显出来。史部成为独立的部类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汉代的《别录》、《七略》到魏晋的《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书目》,从南朝的《七志》、《七录》到唐代的《隋书·经籍志》,史部逐步从其他图书门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类。这反映了史部书目在目录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重视,体现出史学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趋势。文章试图从对汉唐目录学经典著作的阐述,分析这一时期史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