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18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034篇
社会学   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老子》中蕴含着比较丰富的"祸福相倚"幸福观念,"福"比较接近于我们现代实用的"幸福"一词的实质内涵,并不排斥"乐"的内涵;在"三去"中包括"祸"所指。"祸福相倚"既是老子辩证矛盾观的基本命题和重要内容,也是老子幸福观的核心观念。老子的"祸福相倚"幸福观念是道家幸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子哲学思想及矛盾观的运用和体现,它表明了老子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情感(幸福感)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朴素认识。老子"祸福相倚"幸福观是老子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子辩证哲学的特殊表现,并构成为老子幸福观的特色。  相似文献   
52.
53.
《求是学刊》2019,(3):44-52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学应以此作为本体。然而,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意义世界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重建意义世界,其意义本体论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54.
探讨研究途径这一理论建构途径问题需回到社会科学本体论.从政治科学本体论看,自主性国家、结构、能动均是本源意义上的"事实",三者相互作用,政治、社会等问题的研究均应同时从三者出发,进而采取相应的认识论、方法论策略.由此可形成"自主性国家-结构-能动"研究途径.这一研究途径可视为由国家-社会、结构-能动等分析框架派生出的具体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55.
梳理和反思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学本体论思潮,可以发现其不足在于,对本体论概念使用的随意和缺乏界定,甚至出现逻辑混乱,以至于在具体研究中常把认识论问题与本体论问题混淆.其中问题的症结点源自对文学本体"是什么"的提问方式,所谓文学之本体不能落于"什么"上,文学本体论亟需"正名",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构文学本体论,必须走超越形而上学之路.  相似文献   
56.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与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抽象性的批判密切相关联.马克思对宗教批判的实质并不是要简单地从字面、理论层面消灭宗教,他意在揭示传统宗教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化身,最大的弊病在于遮蔽或疏离了人本身,尤其是遮蔽或琉离活在当下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生存处境、生存境遇、生存状态等,因此,马克思的批判只是对一种样式宗教的批判,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发现感性的现实生活世界这一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以往对<吕氏春秋>的本体论诠释大多遵循以"道"释"物"的解析传统和演绎模式,仅对形上之道与形下之器"化而裁之",而对因何悟得形上之道则未予关注.形上之道并非来自天启,而是<吕氏春秋>编撰者们从现实境遇出发,通过"识物"、"治性"和"治国"三个环节逐步向上追寻,最终悟得其形上之"道"的.它不但可成为<吕氏春秋>本体论诠释的另一种进路,对其他道家著作之道论亦可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58.
廖凯 《理论界》2009,(10):20-21
文章通过对当前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三大类型立场的介绍与分别评价,指出实践本体论有以偏概全之虞,而超越实践本体论,包括实践超越论、生存论的本体论、意蕴论,均属于二元论的本体论乃至唯心主义本体论范畴.因此,重新评价物质本体论,或许真正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为何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9.
"言意之辨"是中国古典哲学、诗学中一个聚讼纷纭的根本性问题,不过,通过对儒道佛三家和朱光潜、钱钟书等现代诗学大家的语言观的考察,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梳理出一条从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向现代诗学语言本体论转变的线索.自20世纪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朱光潜、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诗学大家对脱胎于儒道佛三家的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们或从情思与语言的一致性入手,或从区别哲学意义与艺术意义的言意关系入手,来论证艺术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60.
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是现代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提出的一句经典名言,这句名言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在论述语言的功能时,往往强调它的载体价值和交际作用,偏重于它的工具功能.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忽视语言的创造性必然忽视思维的创新性,不注重语言创新必然影响思维创新,故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对语言的创造性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