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9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42.
复制是使用作品的最常见方式,个人使用最突出的问题则体现在私人复制方面。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限制最有代表性的制度,其典型地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利益与促进知识与信息广泛传播的双重目的。私人复制在现有各国著作权立法中少有单独的规定,它一般存于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范围之内,但它并非完全等同于合理使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研究其关系及私人复制纳入合理使用的条件是有益的,其重点在于把握复制行为目的(非商业性),最终需要纳入合理使用"三步检验法"评判。  相似文献   
4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有的著作权制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难以实现版权人与版权相对人之间的权利平衡。版权滥用规制机制的引进妊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本文从美国“版权滥用”第一案Lasercomb America,Inc.v.Reynolds案入手,分析了版权滥用规制的立法习的,系属问题以及诉讼程序等问题,并结合当今中国的版权滥用规制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44.
版权制度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一直具有争议。基于中国电影版权制度史的分析,版权制度演进与文化产业变革之间形成了映射与反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中国电影版权的演变是产业模式发展成熟后的法律映射;另一方面,法律制度的有效设计将反哺电影产业的发展。根据该关系模型,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界定产权主体、降低交易成本、优化权利配置三个维度,有效地促进了产业效益最大化。在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电影产业模式正在发生新一轮变革,仍待新法律关系的映射。由此,新版权规则下,电影产业政策应从全域视野加快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推动电影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为实践中的私立著作权规则保留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45.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是著作权纠纷问题。引发著作权纠纷的主要原因有:现行《著作权法》的著作权许可制度不完善;未充分行使国内立法权。要改变这种状况,须营造和谐的著作权氛围,积极宣传图书馆理念和立场,积极参与立法,多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6.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新闻的传播渠道和运营模式发生巨大变革,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侵权乱象,相关主体利益矛盾更为突出。为对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新闻类作品概念的认知错误正本清源,主张将新闻类作品作为规范的学理概念。新闻类作品的法律保护对于个人之创新激励、社会之秩序维护、国家之安全保护和国际之顺畅沟通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数字环境下新闻类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之症结主要在于立法规定之不明与司法救济之不足,因此,应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契机,重塑新闻类作品的权利范畴、归属、限制与保护等方面的规则,以有效地缓解冲突,实现新闻类作品法律保护之本旨。  相似文献   
47.
数字图书馆是指以数字形式贮存和处理信息,并用于网上服务,供广大读者更加广泛、便利、快捷使用信息资源的图书馆.文章在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其特征、著作权的概念以及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数字化合理使用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8.
著作权客体及其演变是著作权理论和著作权法律制度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表明,著作权法所规定的著作权客体保护范围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而且作品成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所要求的构成要件呈减少趋势。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著作权立法的变化、作品载体的变化以及作品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著作权客体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研究著作权客体演变的规律及其原因有益于丰富著作权理论和完善著作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9.
梁九业  麻锐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3(7):198-209
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著作权纠纷裁判中,中国法院对公有领域司法适用的案例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年度和地区分布上呈现严重的不平衡,且在对公有领域的适用依据、适用方式及裁判逻辑等方面并不统一。中国法院对公有领域的司法适用主要体现在著作权正当性验证、著作权侵权行为判定和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三个裁判逻辑过程中,在适用效果上却弱化和消解了公有领域所应有的功用和价值,并呈现适用方式不规范、适用标准不统一和适用逻辑不连贯的缺陷。为进一步厘定和提升公有领域司法适用的逻辑和效用,在正视公有领域之体系价值的同时,应总结并凝练出一套从著作权正当性验证到著作权侵权行为判定,再到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司法裁判理路。  相似文献   
50.
吴汉东  刘鑫 《东岳论丛》2020,(1):164-171+192
我国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是一次无国际压力、主动、全面的法律修改。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技术现代化的现实情景以及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场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的目标,即在于为参与建构著作权全球治理提供中国应对方案,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现代制度产品,为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机制。此次我国《著作权法》修订的重点则主要呈现在著作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三个层面,并具体表现为权利产生机制、权利利用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的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