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217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87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51.
基于云南通海蒙古族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适应是族际通婚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政治领域文化适应是族际通婚的重要内核;民族心理交融是族际通婚的深层根源;地理和社会领域文化适应是族际通婚的客观条件;族际通婚不必然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弭。在族际通婚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通海蒙古族仍然具有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强烈愿望。这表明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实践路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族际通婚是一项实现深层次民族文化交流和心理交融的方式。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仍需少数民族在更多领域文化适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2.
所谓“蒙古风”,指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随着高丽后期与元朝在人力、物力及文化交流的活跃,引入高丽并传承流行的一些蒙古风俗.大体上是从第24代元宗(公元1259年至公元1274年)开始,到第30代忠定王(公元1348年至公元1351年)的90多年时间,主要流行于王室和官吏等上层社会,以胡服和辫发最具代表性.“蒙古风”的...  相似文献   
153.
内蒙古产品形象是形成内蒙古形象的主要因素,也是全面了解内蒙古的重要窗口。良好的产品形象还可以促进内蒙古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产品形象塑造与推广过程中大众传媒可以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大众媒体上内蒙古产品形象存在的问题及通过大众媒体塑造内蒙古的形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4.
随着都市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其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游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时时刻刻受着都市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演变。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种演变情况,基于田野调查所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对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居民传承和改造蒙古族服饰传统的过程进行了民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5.
清初漠北喀尔喀蒙古常年遭到自然灾害和战争灾难,清朝用大量的物资赈灾救济漠北。为了更有效的赈济喀尔喀蒙古,清朝不断改善赈济措施,完善赈济政策和制度,达到了赈济漠北灾区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6.
法轮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该寺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在辽代寺庙灵隆寺废墟上,修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至嘉庆八年(1803年),前后经历了五十八年之久,历经主持喇嘛24代,是宁城自清代以来最古老、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中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寺院。法轮寺在建筑艺术上集伽蓝  相似文献   
157.
作为清代前期和中期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柳条边的设置和完善历经皇太极、顺治与康熙三个时代,在不同时期的设置动机和政策内涵也有显著变化.皇太极时代所设的"边栅",可视为柳条边之雏形,目的在于明确对辽河套的控制、设定游牧界线、划分八旗蒙古与外藩蒙古活动区域;顺治时代因八旗部众大举入关后,盛京地区空虚,为维护留都规制需要限制蒙古东进,遂有大规模修筑完善柳条边西段之举;康熙时代的"扩边"和设置"新边",则是在东北地区政治格局与局势变化后,对蒙古限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也显示所谓"界"其实是一种单向的、动态的关系.由此可见,"老边"西段和"新边"的设置根本目的在于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亦即高士奇所说的"插柳结绳,以界蒙古",而不应视为民族隔离、军事警戒线或行政区划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58.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广大满族史、蒙古族史、清史学者对八旗组织三足之一的八旗蒙古研究日益深入和广泛。研究的内容涉及八旗蒙古的建置过程、八旗蒙古的科举教育和汉文著作家政治思想以及八旗蒙古与满汉等民族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出八旗蒙古是八旗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是清朝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故此对八旗制度相关问题的深入剖析仍将是国内外学者面临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9.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半个多世纪的西征过程中,相继建立起横亘欧亚的蒙古帝国。蒙古人以独特的游牧文明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影响到中亚、西亚和西欧,使世界各民族多元社会传统文化得到交融和发展,对东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0.
蒙古英雄史诗产生于8—10世纪之间,不会早于室韦-达怛时期,它是依托英雄神话传说与英雄赞词而创造出来的。最初形成于居地相近的斡亦剌惕与巴儿虎、布里亚特等森林部落,在这一中心基础上,向其他部落蔓延,形成了现代共识的蒙古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