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217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31.
研究蒙古族文化发展战略问题,要研究与蒙古族文化具有孪生关系的蒙古学;要研究影响和制约蒙古族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现实状况;特别要从蒙古族文化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出发,认真总结蒙古族文化发展战略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蒙古族文化研究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632.
在《蒙古秘史》、《世界征服者史》和《史集》中,对成吉思汗立窝阔台为继承人的史实,叙述不一,形成了1219年和1226年两种说法。在分析1219年和1226年两种说法的可信度,审视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四人在1219年至1226年的经历,认识拖雷在1219年至1226年地位的上升,甄别《蒙古秘史》中为拖雷系上台而伪造的部分之后,两种记载可以得出一个统一性的解释,即,1219年的议定是继承人问题的首次提出,而1226年的嘱咐是这一问题的决议,对拖雷的偏爱和拖雷在1219年至1226年地位的上升,是成吉思汗对汗位继承人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成吉思汗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从蒙古帝国的团结出发,作出了传位窝阔台的决定。  相似文献   
633.
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于2005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迄今已招收七届硕士研究生。本学科学术团队目前由9人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  相似文献   
634.
胡谱忠 《中国民族》2012,(Z1):129-133
如果不是因为获得华表奖和金鸡百花电影奖,并且女主演娜仁花曾发表那样激情洋溢的获奖感言,影片《额吉》可能像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样湮没无闻。作为2009年的国庆献礼片之一,《额吉》曾在主流影院放映,但票房不佳。它实际上是导演宁才10年前曾经执导过的相同题材16集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的改编浓缩版。这次"翻拍"本身并没有什么商业企图,它的生产更符合一种主旋律电影一般的生态规则:从政府获取项目资金,并争取获得政府奖。  相似文献   
635.
元末明初,瓦剌诸部在"元朝强臣"猛哥帖木儿管辖下,一方面由于自身部落繁衍,另一方面也由于不断吸收和联合周围蒙古与突厥语族其他部落,势力渐强,人数发展到4万户以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明初对蒙政策的实施结果,使北元国势衰微,可汗势力大大减弱,于是握有实力的权臣贵族们乘机雄据一方,形成了封建割据局面.由于东蒙古日趋衰落,而蒙古瓦剌势力从此坐大.随着瓦剌活动重心逐渐西移的漫长过程,与西域诸族发生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对西域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为17世纪准噶尔政权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15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初的瓦剌,并不是像有些史学家所说的那样,随着也先之死销声匿迹了,而是在西域诸多事务尤其在哈萨克等民族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西域多民族社会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636.
元代掀起第一次蒙汉文化交流高潮,文学交流亦广泛展开。其中反映蒙古生活的汉族诗人及其诗作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诗作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汉文学关系以及元代诗歌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37.
柯斯莫《中国前帝国时期的北部边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9年出版的《剑桥中国先秦史》第十三章《中国前帝国时期的北部边疆》中,柯斯莫的以下基本观点值得肯定:一、从欧亚大陆的游牧文化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这一大背景来考察中国北方地带的游牧人群出现。二、由于兼营牧羊业和农业的社会群体在中原和游牧区之间充当"缓冲器",所以中国古籍中到公元前4世纪才出现对游牧人的记载。三、中国北方地带是一个众多考古学文化的发生地和多个族团的栖息地。它的游牧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另一方面,我们对柯斯莫界定的"北方地带"的范围和分期方案有不同的看法,他所臆想的狄人和戎人在北方地带自北向南的大更替、未加具体分析就误判"最早的匈奴式"遗存的做法,以及对战国以前北方地带主体居民为东亚蒙古人种的忽视,都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柯斯莫对外贝加尔和蒙古东部地区的独特文化注意不够,而且只谈自西向东的文化影响是有片面性的。  相似文献   
638.
20世纪中国蒙古《格斯尔》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后期和 60年代前期。 8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格萨 (斯 )尔》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蒙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蒙古《格斯尔》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蒙古《格斯尔》产生时代和版本研究、来源研究、变异本研究、民族特色研究、格斯尔风物传说研究、主题和艺术研究以及蒙古《格斯尔》在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39.
《蒙古秘史》提供了蒙古族礼制起源和发展的最早史料,主要记载了蒙古族早期的婚俗之礼、安达之礼、祭祀之礼、禁忌之礼和饮食之礼等。这些礼制以蒙古族天命论信仰为信托,是天命神学的礼制之规范。《蒙古秘史》之礼制反映了蒙古族礼制起源的时间和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注重仪式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40.
任何一门专业研究领域,都有它的独特性。舍此,便不能称“学”。土司学的形成,不仅是土司研究长期发展的产物,更在于它有独特的学术内涵。这一独特的学术内涵源于独特的土司制度史。自元以来,土司制度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它对西南诸省的治乱兴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西南各省之历史,土司制度的研究是无可替代的。土司制度的独特性表现是代表了一种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土司作为世袭的地方官,其承袭、朝贡、征调等规定,也与流官完全不同。特别是作为边疆地区的管理制度,土司制度与明代东北的卫所制,清代蒙古的盟旗制、新疆的伯克制也是差异明显的。而现存众多的土司遗址、土司文化遗产更集中表现了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的独特性。可以说,没有独特性的土司制度,就没有土司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