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笔法,展示其隐微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出这个形象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含蓄笔法这种独特的笔法,从而揭示出薛宝钗隐藏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下真正的一面.  相似文献   
72.
当不得真     
我只是背地过了一条河,你却背她走了十里路,累不累啊。最近A小姐比较郁闷。起因是她约了一位自感有默契神交的蓝颜知己晚上去喝茶,临了他却取消了约会,理由是身体不适。次日她却在某女友的微博上看到他其实前一天晚上与一群圈内男女聚得开心,还有照片为证。A小姐觉得很受伤,立刻发短信给他拆穿、质问,他未有回复。冷了一阵,她在等待对方的电话中一遍一遍模拟着对话。你在哪里?(不好,太平淡。)还记得我吗?(不好,太矫情。)你今天身体舒服了?(不好,太看重他的那次撒谎。)  相似文献   
73.
教育决定人的素质高低──薛家兄妹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蟠和薛宝钗兄妹虽同生于书香继世之家,但由于个人的习性与父母督导之不同,致使薛蟠略识几个字,成了个十足的集文盲、法盲、流氓于一身的纨子弟。最终伤命受刑,酿成悲剧。薛宝钗却是饱读诗文、潜心修养,具有完美的大家闺秀之儒雅风范。通情达理,举止有度,品格端方,随分从时;众口一词,交口赞誉。然而,正是由于受封建文化的浸染过重,致使她思想禁锢过深,难以自拔;过分谨慎,倍受压抑。连自己的前途命运都拱手交给别人任意摆布而无恨无怨,同样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酿成人生大悲剧。由此可见,完全不受教育之人,无拘无束,无法无天;读书过多之人,易被负面之清规戒律羁绊,作茧自缚。此二者走向极端的做法均不足取。  相似文献   
74.
《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幸运的。在贾府上下,她得到的赞誉之辞最多、最鲜明,她给读者留下了突出的几近完美的印象,让人想忘掉都难。在贾府复杂的人事关系中,这个十几岁的少女却显示出了她的一番能耐,如此成功的公众关系和公共关系才能,源于她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关系学的角度分析了薛宝钗的性格特征,指出其关系学的基本特征、形成的社会原因和阶级基础,同时对其不幸给予同情.  相似文献   
76.
<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巨著,以黛、钗诗词为着眼点,可以纵览全书韵文所反映的文学、文化、语言学特色.从修辞方面来看,二人均善用典故及拟人、复辞等手法.林黛玉善用各种诗词曲赋体例来表达情感,其诗词用韵也呈现多元化特点;而薛宝钗的诗词创作量则明显逊于黛玉,且形式较为单一.仔细研读黛钗诗词.可看出<红楼梦>的诗词有如下特征:"按头制帽"反映人物性格,"一语成谶"预示下文情节,"针砭时弊"暗讽社会腐朽;林黛玉的诗词是女性主体意识的集中爆发,而薛宝钗的诗词则是女性意识在压制下的含蓄表达.此外,黛钗诗词也为"钗黛合一论"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线索:宝钗或多或少也具有黛玉那种多愁善感的气质和一些反叛特性.  相似文献   
77.
杜奋嘉 《南都学坛》2003,23(1):49-5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冷美人”。冷是她性格的基调 :从她的冷出场开始 ,她的住所、服饰 ,甚至生病吃的药 ,都与冷有关。她深谙关系学的奥秘 :对上 ,讨好贾母、王夫人 ;对同辈 ,关怀教导 ,济困扶危 ;对贾宝玉 ,若即若离 ;对丫头拉拢收服。薛宝钗性格形成的过程 ,是以理抑情的过程 ,最终是情的冰结 ,这是社会家庭环境与个性气质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曹雪芹赋予薛宝钗这个十几岁的封建淑女以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的极其渊博的学识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作者外加上去的,只不过是作者曹雪芹本人的学识的自我展现,与这个幼年丧父后,“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的宝姑娘是不相干的。本文认为这可能同曹雪芹的审美观和创作思想有关。而长时期以来人们并不对它表示怀疑,反而推崇备至,赞扬不绝,文章认为可能还有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个更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维持家庭稳定和社会秩序离不开公关意识,只有符合社会需求的公关意识才能催生有效的交际方式,而有效的交际方式,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可能真正从深层次上来稳定社会的既定关系。《红楼梦》中运用公关艺术的典范——薛宝钗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现实的精神、切实有效的交际手段,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0.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交友很舍得花钱,大观园里的姑娘们也常念叨宝钗的好处,只是宝钗在贾府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挚友。大家闲来无事,反倒更愿去黛玉屋里玩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