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近现代植物学和中药学专著中的木兰、溲疏、羊泉等,与《本草经》等古籍记载的 植物(中药)名实不符。这种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势必以假乱真,割断中华文脉,危及人 民健康。笔者经长期研究和反复考证确认:《本草经》等古籍记载的木兰原植物,应为Ma gnol ia sprengeri Pamp. (今名武当木兰),溲疏即Lonicera fargesii Fr anch.(今 名黏毛忍冬),羊泉实乃Solanum dulcamara L. (今名欧白英)。另外,《白香山 集 》等记载的木莲,应为Manglietia insignis (Wall.)Bl.(今名红花木莲)。此文为 这 些失传已久的植物(中药)正名,旨在发掘传统中药,验证古本草的科学性,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2.
三国时期,魏诗一花独放,掀起了文人诗的第一个高潮,并以"建安风骨"、"汉魏风骨"享誉诗史,而、吴则"吟咏靡闻",一片凋敝。学界对此有所关注,但大多点到即止或附带言及。从文化传承、领导学养、用人标准及教育状况四方面探析并揭示、吴文人诗落后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3.
南方丝绸之路具有开通较早、运行时间较长、路线较多以及路况复杂、管理不易等特点。对南方丝绸之路的拓建、路况、通行之难易,以及驿站设置、治安管理等方面,历代史籍记载甚少,资料亦十分零散,致使后人难知其详。笔者收集、梳理有关资料,较全面地研究秦汉至清代南方丝绸之路之拓建、路况、驿站设置与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4.
五四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中的籍作家团队,是一支敢为天下先、冲锋陷阵的文化生力军。康白情是籍作家中最早投入五四新诗运动、并进行创作的实践者。吴芳吉是五四新诗运动中的独行侠,其代表作《婉容词》充满爱国激情,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最强音之一。郭沫若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中国新诗的奠基者,其诗集《女神》以它全新的精神和形式使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取得了强力的突破,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总之,从白话诗的开创到中国新诗的奠基,籍作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5.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07,(1):99-102
在著名民族学家、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1906-1971)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他的遗著《凉山罗彝考察报告》于2006年6月付梓问世.该书由李绍明、周伟洲等整理,四川出版集团巴书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620千字.  相似文献   
136.
现当代巴文学经历了一个新旧时代转换的历程.在现代文学这个历史阶段,巴文学成就卓著;在当代文学中,一方面秉承了巴诗歌的优秀传统,一方面接受了市场化年代的小说叙事,小说成就远不及过去.巴文学的发展,关键在于作者的观念转换、个人超越以及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7.
<正>这段时间,一个曾经沧桑的名字被再度提起这是一个地缘性商人群体。他们不怕苦、敢冒险、敢为天下先、求实而乐于探索,他们曾以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能力抒写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如今却黯然失色。他们曾呼风唤雨,左右东亚经济,成为中国商人精神的载体,如今却还原为寻觅与复兴。  相似文献   
138.
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事件与庄豪入滇事件自来被当成一回事.通过深入、细致地辨析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庄中蹻入滇与庄豪入滇应为二事,所涉人物庄蹻、庄豪并非一人;庄蹁入滇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楚威王时,不能改为楚顷襄王时;庄蹁入滇路线之"循江上"完全不同于庄豪入滇路线之"从沅水",庄蹻途经的楚黔中郡也与庄豪所伐之夜郎国没有关系;庄蹻入滇实为人,庄豪入滇实为入夜郎.  相似文献   
139.
军北伐数困于粮食缺乏。粮食供应制约于运输困难。国运粮人力紧张。以农民为主努力在汉中多产粮食是最佳选择。汉建兴八年,魏军即使攻进汉中郡,也不可能"多收豆麦以益军粮"。迟至建兴八年,国汉中郡的军垦规模比较小,而民垦规模更小(只有千余户从事农业生产),根本就不能满足北伐事业的需要。曹操制造了无民区,将汉中郡九万户(42万人)移往他地。诸葛亮没有及时大规模移民到汉中。假设诸葛亮在建兴四年能移民六万户到汉中郡,汉中郡每年就可供应三万军全年的粮食,可以使军有一万运粮民夫帮助运粮,因而就可以使建兴六年的街亭战役或陈仓战役的战局有较大改观。诸葛亮没有及时大规模移民到汉中,是诸葛亮北伐事业的最大的战略失误。  相似文献   
140.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说明管仲在诸葛亮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二人同为国相,继承发展管仲思想的《管子》一书有可能成为诸葛亮治的参考。而从诸葛亮为后主刘禅抄写《管子》一书、进而结合其治的实践进行分析,则证实了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出于《管子》黄老一说,作出了不同的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