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83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259篇
管理学   3784篇
劳动科学   201篇
民族学   295篇
人才学   436篇
人口学   184篇
丛书文集   6511篇
理论方法论   1133篇
综合类   13690篇
社会学   1598篇
统计学   573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556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981篇
  2014年   1800篇
  2013年   1494篇
  2012年   1830篇
  2011年   2000篇
  2010年   1889篇
  2009年   1853篇
  2008年   2331篇
  2007年   1713篇
  2006年   1432篇
  2005年   1355篇
  2004年   1202篇
  2003年   1015篇
  2002年   838篇
  2001年   751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51.
752.
文鸿莹 《管理评论》2022,(9):158-169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给高校声誉、大学生价值观、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作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中的主要参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将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演化。据此,构建了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四方博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四方博弈主体行为策略对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数值算例,利用Matlab编程对其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检验,分析了各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事件演化的方向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博弈系统均衡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的监管力度、网媒报道的意愿、高校对舆情事件的关注度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等,通过引导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的行为策略,有助于妥善处置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3.
李永芳  吕慧  宋琪  陈扬 《管理评论》2022,(9):232-242
现有关于员工工作绩效前因变量的研究大多关注了个体、组织和环境中相对稳定的特征因素,很少关注员工所经历的动态事件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本文从员工所经历的非负面事件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员工感知的事件关键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对服务行业188名员工和58名团队主管配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事件关键性通过正向影响员工主动行为,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绩效;正念正向调节事件关键性和员工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结果从理论上丰富了事件和员工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实践上对企业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54.
本文研究消费者展厅行为和参考质量效应对O2O供应链动态运营策略的影响问题。分析了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制造商分担实体店服务成本决策3种模式下的制造商产品质量策略、实体店和电商平台的服务竞争策略,以及品牌商誉变化和企业利润等问题。并进行了价格、实体店访问比例和展厅行为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展厅行为会挫伤实体店提供服务的积极性,降低品牌商誉,从而损害制造商和实体店的利润水平;而消费者的这种搭便车行为会提高电商平台利润,但由于参考质量效应的存在,其提升空间有限。综合而言,展厅行为对供应链总体绩效不利。应对展厅行为的长期战略有:1)加强上下游的纵向合作,制造商分担实体店服务成本契约,能实现供应链总体绩效的帕累托改进。2)从受展厅行为影响最大的实体店角度,保持线下产品高定价、高服务水平,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全面提升实体店的品牌溢价能力,获取长久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755.
任程远 《领导科学》2022,(12):40-42
从单位管理实践来看,工作失利的强势领导常常具有盲目的“胸有成竹”心理、霸道的“大权在握”心理、强势的“说一不二”心理、虚荣的“雕文刻镂”心理。在这些心理动因的驱使和主导下,强势领导在管理实践中会展现出一系列相应的行为特点,如工作作风刚硬霸道、独断专行,权威思想根深蒂固、不容挑战,人际社交态度冷漠、难以亲近,遇事喜欢大包大揽、亲力亲为。强势领导矫正行为偏差,要做到:接纳民主管理理念,构建协商领导氛围;主动开展多元外交,增进代际层级关系;摒弃霸道集权做派,科学向下放权赋能;养成省察自律习惯,勇于及时纠偏改过。  相似文献   
756.
在行政审批改革的浪潮中,行政备案逐渐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型规制工具。作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规制工具,行政备案彰显了从传统规制到新型规制、高权行政到合作治理、事前控制到事后监管的范式转型。行政备案具有信息规制和行为规制的工具属性,借助回应性规制设计,能够形成信息收集、信息流动、监管执法、信用规制等政府工具间的联动,有效督促相对人自愿遵从备案要求。对行政备案的规制评估表明,行政备案面临异化为行政许可、无序扩张、实施成本趋高与信息规制失灵的风险。优化行政备案的效果,应单独制定行政备案事项清单,通过优化行政备案的实施程序降低其规制成本,还需要从强化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与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升行政备案的规制效能。  相似文献   
757.
《民法典》第997条新增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没有明确该制度的程序法定位,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审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行为保全说”认为人格权禁令即行为保全,因其忽略了两者间的区别而受到质疑。“独立程序说”主张建立独立的禁令程序,却陷入效率与公正的程序互斥悖论。“非讼程序说”要求以非讼原理构建人格权禁令程序,其虽能实现程序效率,但极易造成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和法院禁令裁判权的失控。事实上,无论是基于法律文本的规范解释,还是出于及时保护人格权的功能考量,人格权禁令均只能被定位成暂时、附随和略式的诉讼程序,并应遵循行为保全的程序框架。同时考虑到人格权的特质,《民法典》第997条在申请时间、适用条件、担保必要性等方面对行为保全制度实施了适度改造,即人格权禁令是行为保全制度在人格权领域的改造性运用。在后《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的衔接应充分利用既有的程序资源,实现程序创新与程序稳定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758.
我国刑法理论关于犯罪对象的研究没有进一步深入,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将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区分开来.对此,可引入行为对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明确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之间的关系: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合,但其性质、与犯罪行为的联系程度、存在范围均不相同.由此,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作用的,能够表明犯罪客体的存在形式而为构成犯罪所必备的客观存在,其外延包括人、物、行为规范及信息.  相似文献   
759.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者行为选择的影响,而经营者的这种行为选择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业绩上面.然后选取了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中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于经营者的行为选择并且该选择的结果即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在一定的持股比例范围内会选择"努力工作"行为,与企业的业绩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0.
实行行为观念之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行为是指刑法分则条文类型性规定的具有法益侵害现实危险性的行为,它除具有刑法中行为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规范性和定型性的特征。实行行为是犯罪构成的核心要素,因而本文提倡刑法立法及司法实践应当树立实行行为的观念,即刑罚发动以实行行为为限,没有实行行为就不得动用刑罚。在此观念指导下,我国刑法应当修订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原则和范围,设立独立教唆罪,限制刑法中“等”、“其他”等不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