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5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51.
覃劲忠 《学术论坛》2004,(5):155-158
中国近代宪政运动是在君主宪政和共和宪政两条路线上交替进行的,其中有君主、臣民、外力三股力量相互运动。袁世凯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紧密相连:他因顺应中国近代君主宪政运动的潮流而崛起;亦因顺应中国近代共和宪政运动的潮流而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最后则因逆中国近代共和宪政运动的潮流而动而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252.
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洋人,反以此见重于洋人,因他骂得鞭辟入里。洋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到了痴迷的地步。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讲演要二元,外国人  相似文献   
253.
小宝 《领导文萃》2013,(16):75-78
曾国藩是王闿运寄望最深的王闿运的帝王学主要就是"通经致用"之学,改造经学,把经学运用于当下的政治,并非一般意义上所讲的推一个人帮助他做皇帝,当然也有"致君尧舜"的意思,但不是刘伯温这样的,也不是马基雅维利。他和政治人物当然要发生关系,帝王学要行天下,要得人,一定要跟合适的权势人物合作。肃顺和曾国藩是他  相似文献   
254.
黎元洪与同盟会毫无渊源,对年轻气盛的革命党人耿耿于怀,于是,就和袁世凯合作,与革命派对抗,对袁的支持甚大。后来,袁世凯帝制自为,袁与黎又产生了分歧,总体上,仍然恩大于怨。  相似文献   
255.
中国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与袁世凯帝制野心有一定关系,笔者考察文献认为:袁世凯帝制野心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256.
齐夫 《中华魂》2017,(4):25-26
如今,毕业60年、已84岁高龄的著名演员游本昌还在演戏,不仅如此,这个老顽童还成了万众瞩目的网红!早在30多年前,他就成功地在电视剧里塑造了济公形象,一时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响遍大街小巷。记者问他:您老早就功成名就,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何不在家享享清福,含饴弄孙,干嘛还搞那么辛苦?老爷子幽默地说:“人到这个世上来,总要留点痕迹。  相似文献   
257.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为统一临时政府大总统,南北剑拔弩张的局面暂告一段落。但就组织北京政府问题上,南北双方则从原来的明争,重新卷入到新一轮暗斗的漩涡里。他们分别就袁世凯的就职地点、新国务总理、国务总长的任命等问题上继续展开角逐。由于南北双方都想增加自己所占未来政府总长的名额,导致北京政府创建困难重重,给民初政局蒙上不祥的阴影。  相似文献   
258.
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均有重要影响。在这场政治变革中,北洋军人作为从清末新政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亦新亦旧的力量,由战争走向共和,由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支柱转变为民国初年维护袁世凯政权的主要力量,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历史选择。作为“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是辛亥革命重要参与者,他的政治态度和军事行动对辛亥政局的演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根据有关史料重新检视北洋新军将领冯国璋在辛亥政局中思想和行动的变化,揭示其由忠君转向共和的心路历程,认为冯国璋的政治抉择不仅为实现辛亥和局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其在民国初期发挥更大政治作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9.
袁世凯获选临时大总统历史原因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中,在清廷和革命派之间,袁世凯最终成为历史的主宰者。袁氏之所以能够胜出,实力是关键因素。其中,审时度势、处乱不惊是其成功的前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把握民意、顺从民意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60.
何洪涛 《社科纵横》2011,26(4):132-133,167
清末新政的深入为警政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袁世凯在直隶仿效西法创办警政,一是进行警察队伍的建设,包括警察种类的多样化、各种类警察人员的构成和专业的警察教育训练;二是警察职能的划定和职责守章的拟定;三是警察机构的设立和管辖范围的确立。袁氏的警政建设路径,在当时的清末社会无疑是最全面且最有效的,被视为中国近代警察建设的典范和中国警察建设的真正开端。正是他在直隶的成功试验,使得清政府摸索到发展现代警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