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2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清代袁枚诗论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①强调诗歌必须抒发诗人的“风趣性情”;②提出了“大巧之朴”、““浓后之谈”的命题.并对诗歌创作如何才能臻于“大巧之朴”、“浓后之淡”的境界进行了论述:③认为“诗有工拙.而无今古”.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进化论观点.反对乾嘉时期文坛的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52.
关邑 《老友》2008,(1):55-55
曹操重才曹操有个女儿,长得聪明伶俐。许多官员都为儿子说亲。曹操不选殷富之家,不选奶油小生,却选中了"独眼龙"丁异。众人大惑不解。曹操说:"比丁异长得俊的青年多的是,但像丁异这样有才能的后生却很难找到。"  相似文献   
53.
陈文述论     
在乾嘉之际诗坛上 ,陈文述是袁枚的忠实追随者 ,二人之间的联系是以深层文化内涵为纽带而建立的。陈文述对袁枚的追随体现了“性灵”说的地域文化性 ,表明“性灵”思潮并未随袁枚去世而消歇 ;他对袁氏性灵特色的保持与新的时代氛围之间的不和谐 ,则显示了袁枚“性灵”论的先天不足 ;而他继袁枚之后对女性诗人的表彰推举 ,则成为女性在文学领域继续开拓的有力促动  相似文献   
54.
《性灵派研究》是一部展示真正学术品味的著作:其一具体展出了性灵派的总体风貌,雄辩地证明性灵派在诗学史上是个巨大存在,不可忽视;其二深入探讨了性灵派的诗学体系,首次对性灵派成员进行了全方位的考究、辨析,为中国诗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5.
袁枚文章理论 ,主要有三方面 :( 1 )尚文。经学家与文章家之间 ,袁枚推重文章家 ;文与道之间 ,他特别强调文的重要 ;注重文章的美学价值。 ( 2 )务纯。提倡专务写作 ,以期精诣 ,所为文以纯而不杂为好。 ( 3)尊骈。在消除“骈散对立”的基础之上 ,提倡骈散并尊。其文章理论富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且体现出很强的“文学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56.
袁枚是清代中期思想最解放的诗人,其理论和诗创作影响巨大深远。他的男女关系观、妇女观是他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与他整个思想体系一样,总体上是解放、进步的,但也有时代及其本人的个性所造成的局限。他的男女关系观和妇女观与其文学活动、文学创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57.
"性情"是清人反驳明七子的有效武器,是诗学阐述的出发点。但袁枚将之由诗学基本概念转变为诗学核心概念,强调性灵是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独特、深刻、通达,并归于"正",中国文学情感表达的传统得以在诗学理论上完成接轨并深化。袁枚还强调以"词浅"的方式进行呈现,以达到天籁的状态。其诗歌创作践行"意深词浅",自然也是雅的。  相似文献   
58.
《子不语》是袁枚编纂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是袁枚所推举的"性灵说"的散文化、形象化的再现。无论小说的命名、题材的选取,还是艺术特色都是袁枚个性与性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59.
孙宝根 《社区》2011,(35):14-14
中国古代士人,历来受孔孟之道义利观影响,重读书科举之途.而轻赚钱营生之道。不能及第的读书人。除非家业深厚。不然由于不谙生计,常陷入穷酸不堪的状态,就是科举中第,投身宦海的.也要一生小心,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方得安享太平生活。其中鲜有能主动选择退出官场,并自食其力者。  相似文献   
60.
袁枚《随园诗话》刊布以来,流传极广,为治清代诗学者案头必备,然此书关于赵执信《谈龙录》的评述却令人费解。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论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上的著名事件,赵执信的《谈龙录》对王士禛的人品、学问、诗歌、诗学极尽嘲讽。而袁枚却说读《谈龙录》后,觉得赵、王论诗"无甚9牾"。此种言论显系误解《谈龙录》,不符合事实。袁枚误解的原因,当是袁枚所读《谈龙录》为卢见曾雅雨堂删节本。乾隆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以乡邦后学身份刊刻《谈龙录》,为调和王、赵分歧,尽删赵执信攻讦王士禛之言。此种删节本"于执信著书之意,全相乖忤,殊失其真"。雅雨堂本《谈龙录》使袁枚产生误解,流弊及于今人,故亟需探清辨明,以杜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