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32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介词"乎"和于(於)字的用法,各家教材和工具书或此或彼,但都语焉不详.本文对众家的说法进行了比较,加上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学界未能涉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82.
基于语段理论,可将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中处在句首的NP1处理为话题的存现结构。在被动化过程中vP为不及物性,而位于vP的Spec位置上的NP1也不是动词的外论元,无需格位核查,所以句中的vP不是语段。因此,保留在原位的NP2可以采用和T建立探针——目标一致性关系的方法在其原始位置上被赋予主格并完成语义无解释性特征的取值。此外,由于汉语句子可以有话题而无主语,这也就为NP1从vP的Spec位置移到Top的Spec位置从而完成话题短语TopP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83.
文章从被动标记、句法成分及其语义角色三个方面来揭示金平傣语被动句的特点,发现被动标记tsn和haw的使用频率取决于它们的语法化程度,语用分工取决于语法化的语义基础,主语的语义角色是“广义受事”,它与动词后的宾语共同承担“受事”这一语义角色,各句法成分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与被动句的“强影响性”句式义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84.
邱峰 《殷都学刊》2011,32(1):103-110
"为"字式以高频率为基础,充分展现其不同寻常的句法张力:谓语结构较大程度复杂化,甚至能顽强突破"所"、"之所"、"所见"等标记限制;同时,"为"可与多种标记组成不同格式。"被"字式于东晋末加快发展,"被V"、"被XV"式在迅速提高频率之时,句法活力也同步提高。"见"字式渐趋消亡,但其句法结构也出人意料复杂化,特别是施事者的引入更具有特殊研究意义。"于"字式近于消失,其原因仍具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485.
从大学生中存在的消极被动的现象出发,并从客观环境和主观个人等方面分析了导致这种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消除这种不良行为的对策,以期当代大学生能够明白: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生活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相似文献   
486.
郭婷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158-159
本文从认知语法理论的角度来解释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语态形成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487.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488.
留学生习得“被”字句固定格式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留学生输出的“被”字句固定格式是指“被…给…;被…所…;被…把…”三种,并对这三种格式进行了偏误分析,发现:“被…给…”的主要偏误是在较书面化的句子和“被”中误加“给”;“被……所……”的主要有两类偏误,其一是误加动词补足成分或宾语,其二是在不能使用的情况下用该格式;“被……把……”的主要偏误有四类,其一是用“把”引进工具,其二是“把”、“被”错序,其三是主语与“把”字宾语不具复指或领属关系,其四是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仅在“把”字构件中成立。该考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489.
考察中国"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将其划分为被动天命观、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等3个历史阶段。通过基于主动天命观的出现解析了民本执政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天命-民本"的矛盾运动,解析了基于主动天命观的民本执政思想的没落;通过中国共产党民本执政探索的4个阶段分析,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民本执政思想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植根于代表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利益的工人阶级立场,植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意志的断言。  相似文献   
490.
从城市空间资源使用的角度,提出个体在居住空间选择中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是从微观角度对居住空间研究中的宏观视角进行的有益补充。居住空间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不仅是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空间选择结果,同时影响着居民对城市空间资源相对平等的使用,并进而影响社会群体差异的“再生产”和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