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6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5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明初西域除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两个势力强大的帝国外,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地面”,学界对诸“地面”则鲜有涉猎.洪武永乐时期,与明朝关系相对密切的当是在东察合台汗国控制下的土鲁番、哈刺火州、柳城和于阗等.这一时期,瓦刺进入西域,并与东察合台汗国展开了角逐,瓦剌在西域地区的兴衰变化不仅对当时西域局势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以后西域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2.
寻访丝路     
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东方与西方的距离就像天上的牛郎与织女,隔着一条银河.只能遥遥相望,被人们虚幻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风景以及天方夜谭.由于丝绸之路这个纽带,东方和西方得以沟通.从而留下一部文明交流的传奇史.  相似文献   
23.
本文阐述了西辽王朝在近一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内与西域地方伊斯兰政权的关系 :西辽王朝建立初期 ,采取了“敌者胜之 ,降者安之”的政策 ;在西辽统治的兴盛时期 ,采取了较为宽松温和的政策 ;在西辽末主耶律直古鲁统治后期仍力图利用伊斯兰教来维持其统治 ;但到屈出律篡位时期 ,则对伊斯兰教采取高压政策 ,其结果导致了广大穆斯林的强烈反抗 ,加速了西辽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24.
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见下的胡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青 《西域研究》2003,(4):91-97
中国早期的一部分狐怪故事逸出了狐狸故事通常的发展轨道,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由于“狐”在中古语言中常常作为对胡人的歧视性称呼,早期一部分狐怪故事反映的是文化偏见下的西域胡人形象。实际上,那些貌似怪异的故事情节曲折地反映了西域胡人的生理特征、文化习俗、技能特长与生活境遇。如果我们对这类小说加以审慎处理的话,它们将是十分珍贵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史料。  相似文献   
25.
通过《大唐西域记》藏汉文版本对照研究后发现:公.工布查布在藏译本中如实地翻译了《大唐西域记》138国的情况,将藏译本的总体结构作了一些调整,采用藏文数字表明所记述国家的顺序,并对许多寺名、塔名以及地名、山水名进行了注释性的补译,给后世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6.
李銮宣是清代中叶亦官亦诗的杰出人物,诗作数量可观。对其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二百余首诗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戍地的诗歌异于前作,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呈现出汪洋恣肆、怪奇多变、豪迈激荡的特点;多采用歌行体进行创作。究其变化的原因有创作空间的变迁、西域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固有的诗歌传统等几个方面。谪戍新疆,成就了李銮宣诗歌创作的提升,丰富了诗人的创作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27.
从汉代开始,人们对西域的认识由想象转向征实,后来不断有人亲历西域,笼罩在西域这块土地上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揭开。唐初,对西域地理的认识多承袭汉代以来形成的观念,想象与征实并行,与前代相比唐人对西域的认识与体验更为深入,其中唐初涉足西域的玄奘对西域的地理感知最为真切,记载也最为翔实。玄奘对西域世界的地理观察,使唐人对西域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两部行记虽为实录,但也是文学作品,其中的西域地理感知与生命体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对唐人乃至后世的西域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后代小说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8.
于阗语是新疆发现的古语言之一,已于公元10世纪左右消亡。于阗语文书的主要发现地是敦煌与和田,收藏地则主要在欧美各国,我国对于阗语文书的收藏起步甚晚。中国人民大学藏胡语文书,虽多有残破,但对史学研究意义重大,尤其是其中的于阗语世俗文书,生动地展示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治理,值得引起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认为,公元4世纪初至5世纪中叶,西域与“五凉”间在政治、经济上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文化上,宗教、艺术、文学的广泛交流与融合,形成具有浓郁西域风采的五凉文化,成为魏晋文苑中的一株奇葩,并对北朝隋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0.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