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06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05篇 |
劳动科学 | 17篇 |
民族学 | 137篇 |
人才学 | 163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2289篇 |
理论方法论 | 556篇 |
综合类 | 3614篇 |
社会学 | 551篇 |
统计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454篇 |
2013年 | 371篇 |
2012年 | 521篇 |
2011年 | 549篇 |
2010年 | 556篇 |
2009年 | 574篇 |
2008年 | 861篇 |
2007年 | 541篇 |
2006年 | 420篇 |
2005年 | 413篇 |
2004年 | 374篇 |
2003年 | 317篇 |
2002年 | 301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胡适到沈有鼎,《墨经》逻辑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部分:与西方形式逻辑概念相对应的《墨经》逻辑学,不一致的、体现个性的墨家自己的逻辑学。两位学者在研究中纠结于逻辑的论域与《墨经》文本的关系,他们代表着一百多年中国逻辑史学科建设中的共同困惑。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逻辑学是历史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逻辑史的研究应该回到它的时代,走进文本,做文本田野工作;逻辑史的比较应该有一个公共论域。 相似文献
72.
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东方想象”承载了异国情调的符码,其鲜明特征是:用东方主义的话语,讲述和编织以西方世界为视点的故事,将西方中心主义内化于东方式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在对“东方”的想象与改写中,作者习惯于用人类学家或种族志学者的视角去看待异质文化,流露出“欧化”知识精英的优越感.博氏的这种东方主义话语具体呈现为三种话语策略:历史虚构、镜式书写、启蒙范式. 相似文献
73.
西方诠释学的东渐及其效应——洪汉鼎先生访谈(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洲:据您的了解,您认为西方诠释学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请问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洪汉鼎:我们最早接触诠释学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编的《哲学泽丛》,早在1960和1970年代,它就发表了一些从苏联翻译的哲学论文,其中讲到了诠释学.广州大学有一位青年学者作了考证:在《哲学译丛》 1963年第9期刊登了由水羊木先生翻译的德国学者O.贝克尔所写的《艺术审美尺度的超验问题质疑:H.-G.卡达穆尔〈真实性和方法·哲学诠释学纲要〉》一文(卡达穆尔即伽达默尔),这应该是中国当代最早介绍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文章.注意啊,这是在1963年,也就是在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出版后才三年,我们就有介绍了.此后,在1970年代,《哲学译丛》陆续发表了一些翻译过来的苏联学者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解释学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所以说,引入解释学的年代可以上溯到1960年代. 相似文献
74.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出现于欧洲国家,在现代西方国家中出现的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思潮,他的主张区别于"苏联式"("列宁式"和"斯大林式"),从学术流派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早期的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以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等为代表形成的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它的不同流派在研究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政治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激烈批判。它的一些方法、结论对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一)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关于利益问题的讨论也是极其广泛的,它综合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法律等因素,也涉及到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经济学关于利益理论的研究历史悠长,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就是以个人的经济利益为逻辑基础,主要分析理性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自动或 相似文献
76.
与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自成一体,且具有"包容性"。自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对自身文化丧失信心,中国人开始追赶西方,学习西方,以致造成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如果说在民族存亡攸关的历史阶段,放弃传统文化还情有可原,那么今天我们就必须重新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未来的世界文化多做贡献。当然,要想使中国人重新获得文化上的自豪与自信,我们还必须努力建设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77.
西方先发展国家的科技跃迁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这种背景主要体现在文化对科技的推动和科技对文化的改造两方面。被科技改造过的文化与政治、经济融合后,又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政治力量主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政府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中国科技系统中缺乏文化动力,而科技系统本身也无法很好地实现自身的文化功能,因此应当利用已有的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资源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8.
通常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假设仅仅是一种分析工具,西方经济学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可以用.但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不同范式的经济学在假设运用上也不相同.如果我们把经济学方法论看作一个体系,那么与经济学方法论体系不同层次相对应,经济学假设也有不同分类.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假设,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假设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分析工具层面,而是在经济世界观和理论硬核层面上. 相似文献
79.
讨论生态美,不仅要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还要关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后发展国家,我们固然要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种种失误覆辙,也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我国古人的生态智慧.要从学理上研究生态美学,就应关注人类文明的转变方式,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关照. 相似文献
80.
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进行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及演变,先后经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思想、新古典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思想、现代人力资本和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本理论的不断完善,使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复归.本文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和评述,以期对我国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