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522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49篇
人才学   17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530篇
理论方法论   589篇
综合类   4030篇
社会学   586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561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921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国际视域中最重要的时代性议题之一,在全球治理、共同体构建、文明形态变革等不同层面都具有崭新的世界历史意义。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直面当下全球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它超越了零和博弈与霸权治理的思维定式,确立了合作共赢与共同治理的新型体系和法治、善治、共治的具体方略,具有显著的对外战略意义。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构筑一种主体与共同体相统一的共生系统。它是一种对全新的共同体的积极建构,而非对现存资本主义共同体的被动接受,对整个世界秩序的当代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真实地切中各国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诉求,突破欧洲文明中心论的禁锢和宰制,根植于中国独特的文明基因和发展实际,吸纳人类现代性文明成果,开启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蕴含着人类生存方式变革的文明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魏华 《南方论刊》2006,(10):93-94
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而理清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对西方现代艺术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将西方现当代艺术分为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对重要的艺术流派进行分类总结,梳理了从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03.
曾凡远  赵炜 《南方论刊》2006,(11):84-86
近代前中国人长期处于“华夏中心”的迷醉之中。华夏中心主义自身具有强大的力量,不仅使社会内部具有超稳定结构,而且同化了异族文化,长期抵御了异邦文化的入侵。近代西方崛起之后,西方奉中国为榜样的西方中国观发生了从迷恋到轻蔑的逆转,中国遭遇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在亡国灭种的境域中,先进的中国人从迷梦中警醒过来,摒弃“尊夏攘夷”的陈腐观念,取向“师夷长技”,并“以俄为师”,思想上的嬗变最终促成了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0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于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的历史背景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资源环境观和理论范式都提出了强烈的挑战,而回应这一挑战也正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新契机,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不断完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重新认识资源环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5.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悲剧意识。表现为孤独和冷漠,厌倦和恐惧两大内容,“异化”是西方现代人们对人类崇高品格的否定,“焦虑”是西方现代人们对人生理想追求的幻灭。因此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喜剧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6.
段虹 《求是学刊》2007,34(6):135-138
蔡元培美学思想作为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吸收了康德、席勒等西方先进美学思想,并加以创新的产物。他以审美的普遍性和超脱性为理论依据,将其美学思想结合到培养完善健全人格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名”。前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后者,但由于受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的影响,以往的先秦名学研究只重视后者,未对前者展开过系统研究,这使名学研究偏离了思想史的实态。因此应转换方向,回归于思想史的正途,对先秦名学重新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8.
文章从宏观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眼光考察了广义意义上西方教育目的演进的主要历程,阐释了每一演进历程中西方教育目的主要特征和思想内容,并从西方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中理性探索了西方教育目的的三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9.
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其关键就是要揭示出人文知识的认识型断裂,从而为现代人文知识的建构提供说明。而现代人文科学的核心就是人的出现。在福柯看来,所谓人的出现,不仅是说现代人文知识给予了人一个特殊的位置,而是说从此以后,人们可以思考人了,人成为认识的对象或客体。然而,一旦人成为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的认识对象或客体的话,那么,人就正在从这个世界中消失。由于人正在消失,主体正在被颠覆,因此,福柯认为,这就意味着屈从于主体的整个西方文明也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
所谓“西方”,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建构。欧洲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上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运动,对历史思想和历史书写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西方史学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特性,譬如强调进步和发展等等。然而这种独特性并不是一连串独一无二的特征,也不意味着西方历史著作的方式在所有方面都优于其他方式。归根到底,正是不同体系之间的冲突,尤其是不同“力量”之间的动态平衡,才构成西方历史思想和历史书写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