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43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77篇 |
社会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曾维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
(賨)是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其部族敬信鬼神,慕求长生.汉末当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五斗米道政权时,其部族纷纷前往投奔,信奉道教.西晋时(賨)族后裔李特、李雄与北方流民一起进入蜀地,得到当地以范长生为首的五斗米道组织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以道教思想为治国方略的大成国. 相似文献
42.
43.
经过汉末三国的酝酿期,士族制度在西晋逐渐形成和发展。而世族、势族和士族就是随着士族制度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三个不同社会阶层及其概念。但在文史研究中这三个概念经常被混用,实际上,它们是具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具体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考辨区别这三个概念的本义,可以深入揭示其力量消长所体现出的政治制度特点。 相似文献
44.
45.
文慧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4):183-184
《晋律》的制订是西晋初年的一项重大事件。参与制订《晋律》的主要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家学渊源 ,而且他们的选拔还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司马氏政权对于制订《晋律》的人选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相似文献
46.
47.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4-28
西晋末年,社会酿成或欲代晋,或大杀晋官,或择胡为主,或欲割据江东,或欲偏霸边州,或归隐不仕等反晋弃晋心态。其因主要有:西晋开国皇帝人格卑劣,立国不正,缺少凝固人心的资本;政府存在一批人格卑劣之高官,缺乏社会广泛认同。皇族内斗、胡人乱华和浓烈的亡国思潮,也为这种心态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反晋弃晋社会心态加速了西晋的灭亡,并影响了东晋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48.
西晋灭吴后,作为"亡国之余"的吴人需要处理和西晋政权的关系.在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对峙后,以陆机兄弟入洛为契机,吴人开始积极出仕西晋政权.西晋末年的大动乱,导致仕晋吴人命运坎坷,但由于吴人已对西晋政权产生认同,他们最终选择翊戴司马睿,建立东晋. 相似文献
49.
汉魏西晋是元会仪式从诞生到相对成熟的时期,梳理汉魏西晋元会仪式演奏曲目的传承与变化,可以从纵向角度观察元会礼乐的发展、完善与演变过程。元会仪式大体可分成朝仪和会仪两大环节。两汉仅会仪环节使用音乐,俗乐占比较重。元会奏乐的雅化从魏明帝开始。而朝仪环节的用乐也是由魏明帝开创。曹魏元会用乐环节共四处,西晋元会用乐环节增加到七处。魏明帝时期的元会礼乐改制,确立了魏晋南北朝元会礼乐的基本框架,同时也确立了元会仪式以行礼、上寿酒和食举三个环节为中心的奏乐模式。之后的西晋与南朝均沿袭了这一模式,仅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用乐环节。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