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02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小农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农制国家,几千年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但进入清代中叶以后,我国人地比率已下降至"维生型小农经济"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瓦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由于长期实行以自然村落为单元"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土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所隐含的"集体成员权平等"和"产权虚置"的农地平分机制,导致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当今中国农业正处于大规模非农就业、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之中,各级政府应当抓住这样的历史性契机,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并通过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和农业的低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82.
我国自进入清代中叶以后人地比率逐渐下降至"率计一岁一人之食,约得四亩"的维生型小农经济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趋于衰亡。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半个世纪,由于长期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一直隐含着"集体成员权平等"和"土地产权虚置"的制度性缺陷,结果使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趋势更加凸现,最终导致几亿农民在高强度劳动投入和过密型种植模式下出现了土地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下降的现象。因此,我国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3.
<正>近年来,荆州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不断提高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1年,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640.43万亩,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85.94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3.4%,比2007年增加27.22万亩,增长46%。其中,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15万亩,占流转总量的4.8%;流向农业企业、回归企业的1.11万亩,占流转总  相似文献   
84.
在经营规模扩大和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成为农户优化资源配置的理想选择,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不仅包含服务需求(购买服务),还可能包括服务供给(提供服务)。基于服务需求和供给的二维视角,采用江苏省534个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农场的服务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经营下家庭农场既购买服务也对外提供服务,且两种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相关关系;经营规模与服务需求以及经营规模与服务供给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影响家庭农场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而言,服务需求受到性别、年龄、农机价值、规模经营年限、流转租金以及正规信贷规模的影响,而服务供给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农场主受教育水平、农场类型、土地经营条件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变量相关。因此,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结合;要关注家庭农场的服务供给功能,鼓励其兼职化提供服务;做好政策扶持工作以提升家庭农场的服务自给与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85.
张维 《决策与信息》2011,(5):165-166
实行农改以来,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改革的重点.本文从衣村经营两大基本要素— 劳动力(农民)与土地入手_分析得出了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效率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并从家庭及集体经营两方面提出了对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历史评析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功绩,它解放了农业劳动生产力,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原始和简单的制度设计.由于土地按户承包,好地坏地适当搭配,土地细分得非常严重,田边地界要占用很多土地,从物理角度讲,难以使用机械作业和发展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7.
以敏锐的视角,通过对肥西、肥东两县三位普通农民成长历程的调研分析,得出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启示,总结出新农民的典型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升农民素质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民这个时代命题。进而认为,新农民的培育是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当务之急的是加快培育新农民,为农村发展注入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88.
基于2014—202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固定效应模型,以农业机械化水平为调节变量,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农地流转能够显著促进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为负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地流转对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9.
厦门特区农地制度变迁开始进入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旨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它的核心环节是营造具有厦门特色的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制度和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形式。它的主体角色是农民、农业企业家与特区政府; 从制度变迁理论与厦门特点看,农业企业家与特区政府的作用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90.
辽宁省农地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流转形式多样但以转包、出租为主,流转市场不成熟,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规模经营的条件。全省农地流转工作在制度、市场、管理方面遇到阻碍。农地具有农业生产使用和农户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户不愿轻易流转土地;农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和所有集体的多样化,影响土地进一步确权,难以形成市场机制;农地流转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流转价格难以评估计量,缺乏市场化交易平台;政策法规不健全,具体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细则;农村基层组织宣传、服务、管理不到位。提出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真正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市场供给与需求、交易规则、交易价格、市场载体及市场机制各方面发展、培育农地流转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农地流转前、中、后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农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