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7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1260篇
劳动科学   92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146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2034篇
理论方法论   403篇
综合类   3920篇
社会学   410篇
统计学   18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552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2006年1月1日生效的新《公司法》对公司取得自己股份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关于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涵义,我国学者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而且对该项制度的价值也存在着质疑。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该制度的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2.
司法解释在我国调整涉外民事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作为国际私法渊源的地位却没有给予明确的肯定。无论从我国的实际和国际私法立法的特征来看,还是法律规则发展来看,司法解释应当成为我国国际私法的重要渊源,使其成为我国,国际私法渊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63.
基于自媒体时代较强的交互性,已公开的个人信息虽已丧失私密性,但其后续利用行为仍应遵循合理性要求,合理性的剖析应以信息处理者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基准。而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后续利用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尚无定论,其根源在于未能厘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即界定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利用是否构罪,需判断信息处理者的行为是否侵犯该罪规制的法益。经论证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制的法益应为公民信息自决权,而公民信息自决权中蕴含的个人自治法益观对于正确限定刑法上已公开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界限有重要意义。基于个罪中超个人法益必然导向背后具体个人法益之考量,为界定刑法中已公开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范畴,应提倡以尊崇个人自治的法益观为前提,以激活信息自决权的行使为手段,依据《刑法》第253条的规定,在法秩序统一原理下,通过辩证性审视前置法相关规定中已公开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路径的优劣,创新性地提出“场景式判断+知情同意”融合式刑法规制举措。即根据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后续利用是否从低风险场景僭越到高风险场景进行判断,如若不是,则信息处理者的行为属于合理利用;如若是,则需进一步判断信息处理者的行为是否取得信息...  相似文献   
264.
陈向红  黎昌抱 《广西社会科学》2006,(3):190-192,F0003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新兴媒体语言。网络聊天中采用非规范手段来表情达意,这些手段包括拟声词、英语曲折变化、叠音名词、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等语言手段和电脑键盘上的符号、改变字体大小或颜色、借用标点符号等非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265.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际互动的一个复杂维度,国际政治、经济事务需要建立规范以应对网络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迁冲击。而学术探讨是形成行为规则的思想基础。目前的网络安全规范研究与实践,存在技术不断进步与理念仍然滞后的步速落差。为此,相关的规范研究,就要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把握网络空间的关键特征、超越西方与非西方的分野、建构基于互联网场景的思维并超越网络主权概念,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多元主体的规范倡议作用。由此,寻找一种基于现实技术与人文传统的网络安全伦理原则、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以便把有影响者束缚在规范、法律和特定价值观内。  相似文献   
266.
康德依赖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划分来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明这两种逻辑的基本含义及其在逻辑“谱系学”中的地位,然后在同一个知性的不同应用的视角中来考察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关系,认为形式逻辑只是知性的“分析”的应用,而先验逻辑是知性的“综合”的应用,两种逻辑一体两面、共融共生、缺一不可,是同一个知性的不同应用及其面相。正是基于两种不同的逻辑和知性的应用,康德意在表明我们的知性有一个界限,而这个界限正是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267.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实质上也是职业判断的过程,为此在探讨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关系的基础上,围绕着如何利用会计职业判断优化会计政策选择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68.
文学平 《东南学术》2006,(5):116-123
法律伦理及法律伦理学是否可能取决于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能否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然而,单纯从行为事实是推不出行为应该的,只有通过法律目的判断以及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和法律目的之关系判断,才能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法律伦理行为之应该经由人们的法律实践活动可以变为现实,其具体保障在于法律伦理良心、法律伦理名誉、法律伦理教育及底线法律伦理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269.
近年来,学术造假抄袭、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实验室安全,对于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推进学术风气和环境建设、引导研究生塑造德才兼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术不端事件及实验室安全事故是法规制度、教育引导、检测审核等多方面不健全、不完善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体系,明确责任义务;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底线思维;强化检测甄别,严格审核把关。  相似文献   
270.
论网络道德的问题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传媒更丰富,她以高效快捷传播速度,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文化成了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这是一种文化,那就要对人类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问题,就不容忽视。本文具体分析了网络技术引起的道德问题,并对网络道德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