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7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夏船 《现代交际》2014,(1):245-245
语言交际能力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等概念,以及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以实例探讨了大学英语运用视听说强化口语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62.
为响应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号召,为近视防控提供更多专业人才,眼视光继续教育的对象应包括儿童保健医生、基层眼科医生、幼儿园中小学校医和眼镜店从业人员等近视防控相关人员。本文阐述了针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制订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培训的过程与方法,可为其他单位开展近视防控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3.
多媒体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语言学、认知理论着手,探讨多媒体辅助英语视听说的心理基础和语言学基础。英语视听说教学是基于语言实验室的教学活动。多媒体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主要是基于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的教与学的活动,是指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所构建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活动,传授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视听说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必要的英语视听说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多媒体辅助视听说教学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从中感悟计算机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学生英语视听说文化视野和提高言语信息的输入或输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64.
视听说教学是通过视、听、说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利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语言学习的现状,培养应用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涉及视听说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正确引导下,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教学创设特定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65.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红  李坪 《琼州学院学报》2010,(4):121-122,120
本文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对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的课程设计和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66.
服装造型设计的要素及造型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服装中的各个部分都可被看作点、线、体等造型要素,而在服装设计中,各个造型要素又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而成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服装造型。  相似文献   
467.
468.
传统现代化理论因缺乏应有的伦理意蕴而难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在这种偏颇现代化理论的支配下,人类为发展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当务之急,有必要从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化,正确把握发展、现代化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9.
从文化分析出发及文化认同的角度 ,探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主人公曹七巧从受虐到施虐的心理转变机制 ;探寻“多年媳妇熬成婆”而成了婆婆的老媳妇却又虐待新媳妇这一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470.
本文是《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所讲“君子有九思”中的一思。文中阐发了“视思明”与人生的重要性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如何才能“视思明” ,并从哲学层面对人所视之“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