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0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明末僧侣浪道盛著有<庄子提正>一书,认为庄子虽然诋訾尧孔,却实以"正打旁敲"的方式矫正儒家弊端.其著书立说也意在辅助六经,以阐发"慎独"、"致中和"之旨.道盛甚至提出,庄子的真实身份乃是儒家孤脉的传承者,他不得已寄身于道家,意在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来传承和光大儒家宗脉,此即所谓的"庄子托孤"说.身为江南明遗民的"导师",道盛提出"庄子托孤"说,其实暗含着明遗民存孤救亡的志向,也因此在遗民中引发极大反响.然而,道盛以庄子为儒家教外别传的观点,实为唐代之后以儒解庄思路的特殊表现形式,其中不乏牵强附会之处,且作为一种"六经注我"的阐释方法,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庄子>本义,但由于在阐释过程中注入了强烈的生命体验与主体精神,从而使得<庄子>焕发出另一种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2.
言语产生过程融合了人的认知能力和躯体肌动的技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纵观言语产生过程理论研究的现状,结合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的观点和渗透元认知思想的元语言知能力,可以提出"概念源"原型(prototype)以及在这个原型驱动下的言语产生过程的理论框架,并能从整体的角度探讨言语产生的过程."概念源"是以身体为基础而形成的,包含身体系统(发音系统)和思维系统.在言语产生过程中,"概念源"能被语流中的新刺激不断激活,使得言语交流得以维持并发展.  相似文献   
43.
囊派佛教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空中观见”。它虽然突破了传统佛教的某些观点 ,甚至与之发生了尖锐的思想对立 ,但丰富了藏传佛教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4.
义天大师是韩国天台宗的始祖,名重东亚的僧统,才行俱优,透彻佛教真谛;既修教,又修禅,学兼多宗.同时他也是中韩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使者,曾为中韩文化(包括佛教)交流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北宋王朝时期,义天大师曾以高丽王子的身份,数度入宋求法,弘扬天台、华严,他给中国带来了因战乱而久已失传的华严章疏,使天台宗教义在中国、日本等国重新播扬、振兴起来.他捐赠中国的华严经被庋藏杭州的慧因寺,慧因寺因他而被称为高丽寺.  相似文献   
45.
46.
孔子的“下学而上达”之语内含两种工夫路向:由下学而致上达和下学即上达。“下学即上达”是阳明心学采用的工夫形式,也是牟宗三先生所言之逆工夫。逆工夫在泰州学派表现为信、悟、求三个具有强烈主体意义的工夫层次,形成泰州学派独有的逆工夫之维。泰州学派的逆工夫,突出了对道德本体的优先把握,但也潜存着过度张扬主体、消解实地工夫的可能。  相似文献   
47.
钱钟书《通感》一文的发表 ,标志着通感作为一种审美理论、艺术理论的正式产生。其后 ,将通感作为一种修辞表现手法、感心理现象及由对某一门类艺术的感受连带勾起对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的感受 ,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足在于 ,未能重视人与自然、感与心沟通这些通感研究最为重要的宗旨和层面。  相似文献   
48.
<正>科学家开发出用于家庭和街道的发光植物科学家正在利用合成生物学开发一种在黑暗中发光的植物,旨在为家庭开发功能植物,可以用于驱赶昆虫或做为空气清新剂。最初发光植物的灵感是旨在应用于街道和夜间照明。生物性发光植物的开发者声称他们没有聚焦在争议性激烈的转基因食品领域。"我们的植物将成为改变争论的工具。对食品,非预期后果的风险会更大。我们只是想创立有趣的、有个性  相似文献   
49.
白加良  梁晓红 《理论界》2008,(9):101-102
现代西方哲学的哲学家们对人的意识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从不同的哲学家对意识的探讨来看,始终有那么一种精神贯穿于对人的意识的探讨历史中,这种精神便是人的自与他的精神。人类的认识从方向的角度来看,无非是自与他两个角度。本文认为,自,即人类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与反思,包括对自己的实践、自己的观念、心理等的认识。他他,即对人类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认识;自与他发生的前提和能力都来源于需要的实践活动;人的自与他的能力不断推进,具体表现为人的怀疑批判与建构精神。  相似文献   
50.
伤花怒放     
<正>她本来应该有着很好的前程,人长得漂亮,读的也是重点大学。可就在大学刚刚毕业不久,一场灾难袭击了她。那时她正兴冲冲地奔走于大都市的各大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