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43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60篇
理论方法论   262篇
综合类   3791篇
社会学   199篇
统计学   7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孔子诗教是对周人诗教的哲学变革。孔子诗教以“礼义”为选取标准,以“兴观群怨”为思想结构,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孔子诗教推行对话式、兴发式教学方式,兴发式是师生共同对道德精神的召唤,对话式是师生平等主体与思想者之间的对话。孔子诗教确立了“思无邪”的价值准则,旨在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诗”与“礼”“乐”共同实现孔子儒学的道德理想。此即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中国古代诗歌与都市有着密切关系,但其研究却受到忽略,一方面,研究者受到观念遮蔽,以市井文学偏概都市文学;另一方面,也有其实际困难,都市文化心态角度的选取为古代都市诗歌研究一个可行策略,在还原古代都市本质的基础上,有可能从政治性本质、农业文明背景和商业文化三个方面对古代都市诗歌及都市文化心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5.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的典故,研究当时之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26.
柏拉图笔下哲学与诗的关系绝非仅有冲突的一面,和谐亦是其重要的方面.在<王制>中,这种和谐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哲人苏格拉底在<王制>中做了很多诗;其次,<王制>本身就可谓一首诗;再次,苏格拉底批评荷马的同时也在向荷马学习;最后,苏格拉底表明,无论是哲学教育还是政治教育都离不开诗.当然,苏格拉底的诗是一种臣服于哲学的独特的诗.  相似文献   
27.
苏轼与灾荒     
苏轼重视兴修水利,上书朝廷,为灾民的利益呼吁奔走,采取切实措施救治灾民,又祈神禳除灾害.他还在诗文中真实生动地书写了灾荒,展示了灾荒图景,是灾荒文学史上的奇葩.  相似文献   
28.
在杜甫诞生1300周年之际,深切缅怀、纪念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倾慕承继,也是对杜甫民本精神的光大弘扬. 杜甫"平生最萧瑟".他生于官宦世家,长于开元盛世,七岁"缀诗笔",少年"出游翰墨场",成年漫游吴越,后应试不第,又北游齐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天宝五年(746年),诗人满怀"立登要路津"的期冀来到长安,却仕进无门,十载滞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安史之乱,杜甫避走三川,陷贼逃难,奔窜惊危,"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虽官封左拾遗,却因疏救房琯,直言进谏而遭贬.乾元二年(759年),他弃官华州,"漂泊西南天地间",流离秦蜀,栖迟夔峡,飘蓬沅湘,病死孤舟,时年59岁.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古典诗学历来主张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这在南社诗人朱梁任那里也得到了鲜明体现。朱梁任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诗人,为人磊落坦荡,豪爽率真,作诗干净利落,铅华不染,在苏州文学细致绵密、柔软甜润的传统主体诗风之外别开新路。  相似文献   
30.
陆机是最早提出“诗缘情而绮靡”主张的诗人.他的诗广阔豪健,奔放飘逸,词藻典雅,绚烂鲜丽;同时又带有几分忧郁感伤、凄切凝重的色彩,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陆机尽管才多、才高、才大,但依然是“千古文章未尽材”,因为他最终未能像李白、苏轼那样,具有更伟大的精神与更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