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4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98篇
理论方法论   214篇
综合类   4519篇
社会学   34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儿童读物的翻译必须要考虑儿童独特的心理认知水平和阅读期待。本文以英文儿童读物《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的两个汉译本为例,探讨了英文儿童读物的汉译中,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找到儿童读物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最恰当的平衡点,提供更愉悦的译文阅读体验,获得更广泛的文本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2.
女词人吴藻的一生由饮酒读<骚>到避世逃禅,心迹之演变在古代女性文化人中颇具典型性.本文由梅花意象与净土意识之渊源入手,通过对吴藻前、中、后期梅花词所流露出的禅意之淡浓浅深的对比,探寻吴藻心态变化之轨迹、情感流走之脉息,并通过内在心理动因和外在文化环境诸因素分析词人避世逃禅心迹之所以借梅花意象作表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词源》提出一系列逻辑范畴和美学概念 ,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 ,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因此 ,《词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 ,《词源》过分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 ,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34.
在现代俄语语言学著作中,所有带"благо"这个组成部分的词的语义,结构和功能作用还存在模糊意识.通过观察分析俄语中带"благо"组成部分的词,进一步加深理解它在词汇语义学和词义语法学的作用,并认识到这些词汇在民族文化特点中的涵义.作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35.
中文题名(宋体四号字加粗)作者姓名(楷体五号字)(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楷体五号字)(黑体五号字):摘要文字用楷体五号字。关键词(黑体£?号字):关键词文字用楷体五号字,分号";"分隔。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36.
普通话里,"学"没有异读,而"校"是多音多义字。历代音义文献表明,"学""校"在汉语史上均发生过音变构词,其中"学"属于变调构词,"校"属于变声构词。根据语音、意义和字形的历时变化,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学"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变化较大;另一类以"校"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基本没变。理清汉语史上这些音变构词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解释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的成因,也有助于现代汉字规范化和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  相似文献   
37.
风草传播模式说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儒家对中国古代政教合一传播思想的思考与简要概括,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者孟子、荀子都对政教合一传播观作出了进一步的推论,形成具有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特色与历史内涵的传播论。《论语》主张政治主流意识传播与社会教化传播融合,包括传播路径合一、传播角色合一等,其身教观高度重视传播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英语动词学习的难点之一在于弄清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上述两种关系可以通过动词所联系的题元角色部分地表现出来。通过对表"移动"义的英语动词所关联的典型题元角色的语义描写,揭示了这类英语动词的不同义项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即均可区分出本意的移动和喻义的移动,且喻义的移动有强弱之分。然后通过对动词的题元栅分析,说明同一英语动词的不同含义在句法上的不同映射。研究表明,题元角色虽然不能直接而准确地预示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现象的种种格局,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能浓缩同一动词不同义项在语义特征方面的共性。认识这种语义共性,对深刻认识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现象及其教学以及英汉语对比研究,均能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9.
李静 《北方论丛》2004,(6):35-37
辛弃疾、陈亮二人的鹅湖之会是辛、陈交往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稼轩词派形成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这次会面中,辛、陈二人以词相互酬答,为后世留下了一段难得的佳话,更在实际的意义上强化了稼轩词派的显性特征,扩充了稼轩词派的创作队伍,壮大了这一词派的创作力量,使得稼轩词派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40.
现代逻辑创始人弗雷格认为专名与谓词分属不同的层次,具有很大差别;罗素、奎因等人认为专名是缩略的或人造的谓词,二者具有某种间接联系;伯奇认为专名本身就是谓词,二者具有直接联系.现代逻辑的产生使得专名的逻辑地位凸显,但随着现代逻辑的发展,对专名的处理越来越形式化,离人们的直觉也越来越远.其实,专名就是专名,谓词就是谓词,专名用个体常元来表示,谓词用谓词符号来表示,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将专名转化为谓词或与谓词相等同的观点忽略了二者的区别,而且也违背了人们的直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