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9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345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469篇
社会学   155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料的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地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对外宣传作用,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对旅游景观的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变译理论入手,结合河北省旅游资料翻译实例来探讨中外旅游资料文本差异以及中文旅游资料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2.
山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曲中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文化意象之一,象征着国家、爱情之永恒,疆域、离人之阻隔;同时还是寄托诗人隐逸情怀的一种载体。由于山文化意象的某些传统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是缺省的,这为其准确翻译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启示下,译者以文化作为翻译的目标和单位,采取多样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地传承山文化意象内涵,向译语读者展现其别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观。  相似文献   
103.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我们呈现了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与文化,尽管几千年来中外学者都对《诗经》研究做出过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诗经》的理解和阐释仍存在许多疑问和纷争。本文试图运用历史阐释学理论,探讨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三个《诗经》英译本对《诗经》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4.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5.
翻译学通过对翻译的性质、过程、方法等方面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描写 ,提出系统的翻译理论 ,指导翻译实践。西方翻译研究的主要途径有 :1 文艺学途径 ;2 语言学途径 ;3 信息交际学途径 ;4 文化符号学途径。对比中西译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提高译者的理论意识 ,注意译学研究的客观系统性 ,是中国译学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6.
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产生和发挥功用,是美学实践的中介。文章以接受美学思想为依托,阐述了中国菜肴翻译应以受众为中心,力求重塑源语言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将菜肴从物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艺术的生命力,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7.
浅谈中国古诗词翻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可译性 ,并对如何把古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在翻译中再现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举例分析 ,显现不同译文的特点 ,指出中国古诗词并非不可译 ,古诗词的“意美”、“音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翻译的。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古典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常常被隐匿省略;而英语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往往不可或缺。因此,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时,译者往往需要补译人称指示词,从而使译文指称明确,再现原诗的主旨和意境。补译人称指示词时,译者既应考虑原诗的创作背景、情景语境和文化内涵,也应考虑译诗的情趣与意境,从而正确地补译人称,达到再现、重构原诗的主旨与意境的目的;有时,译者也可以用恰当的人称指示词来隐替原诗中反复出现、或者不太重要的人名地名、历史典故或者含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从而使译诗文字简洁、意义集中。  相似文献   
109.
中原经济区的舆情外译的工作能够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原经济区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国外投资者对中原经济区的兴趣,从而增加海外技术和资本投资,为中原经济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度曝光率低、缺乏对外传播的专门途径等问题,中原经济区应当加强舆情外译工作中的宣传与合作,打开便捷高效的国际窗口。  相似文献   
110.
晚清文坛早期存在“华夏中心论”的倾向,对西方小说经过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之后才逐渐吸收,大力翻译。与此相联系,晚清的小说翻译经历了从合译到独译、从译述到意译两个阶段。而晚清翻译小说呈现出“翻译中国化”的总体特点,这种特点分为表层文化中国化和深层文化中国化,后者体现在种族存亡意识的突出、中国传统道德的制约、道家出世精神的渗透、绿林精神的移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