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9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345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469篇
社会学   155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在如今网络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异军突起”,而且“风景独好”,在国内本土形成了关于“互联网+”的巨大产业链,同时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文学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网文热”。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文学“走出国门”面临的问题,并发起了对未来的展望,抛砖引玉,期望引发对网络文学“走出去”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3.
本文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京津地区外文报纸从北洋军阀统治晚期到南京政府统一全国初期被层层挤压、无法立足的衰落过程,并对后期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打击外报的缘由、手段,以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外报的衰落标志着中国民族报业逐步摆脱外国势力,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4.
蔡元培翻译观的认识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蔡元培在《国文学讲义.叙言》中隐含的“译即易”的译学观点进行了诠释。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对于文本客体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译者主体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等都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即不同的译本。但译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最终还是要受到文本这个客体和原文本作者这另一主体的制约。文本内容,即原作者的思想仍旧是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55.
妇女问题历来是人们特别关注且争论不休的重要社会问题,是近代报纸媒体关注的重心。部分女性刊物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成长起来,进而成为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庸报》刊行《妇女铎》和《现代妇女》两份重要的女性专刊,对当时的舆论热点,即妇女解放问题进行探讨,并形成了三个论争焦点:妇女解放是身体解放还是精神解放,是回归家庭还是走向社会,是自身解放还是民族解放。两份专刊打破了男权社会的局限,冲击了男性话语的垄断,超越两性对立,倡导妇女解放是精神解放,是走出家庭的社会实践,更是民族解放的革命实践。这些主张对妇女解放的未来留下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6.
从三个方面来考究幽默英汉的互译:首先是对比其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并阐述其不可译性如何"变通"为可译性;其次,幽默翻译需要找到形成幽默的机制,才能掌握幽默的要素,以致在翻译中不丢失幽默要素;最后,在传统的翻译基本技巧基础上,归纳出幽默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57.
近代江苏地区尤其是上海报刊业兴起早,规模大,众多江苏籍士子投身其中,成为职业报人。晚清以降,由于社会舆论和正统知识分子对西学和以此为业者的排斥,以及报人的仅为谋食的入职动机,对偏离“正途”的愧感,近代苏籍报人的社会和自我职业认同度较低。与他地报人相较,上海的苏籍报人职业收入相对较高。但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晚近社会新兴的羡商心理的诱惑,报人频繁转换职业,缺乏稳定性。  相似文献   
58.
对译入译出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说中国人可以进行中译英,但事实表明对外译出并不成功。此外,什么人适合译出、译什么、以什么方式译出值得思考。因此,就目前情况看,中国应以译入为主,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输出国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59.
60.
翻译中的一个具有争论的矛盾问题,那便是翻译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即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中西方文化中存在诸多差异性,因此导致了中西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现象。着重从文化差异视角讨论了汉语与英语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解释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