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81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2409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藏族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多方吸收了汉地和印度的文论思想,特别是受到了印度诗学的影响,形成了具有自身理论特色的文体论。藏族文体论在文体分类上根据诗歌的音节和韵律把诗分为诗体、散体和诗散混合体三种文体,又从结构上对自解式、通类式、仓储式和集聚式四种类型做了详尽的阐述。藏族文体理论的特点在于:文体分类上坚持从外形式上划分文体的类型;文体论述上采用诗、散和例结合的结构方法;文体研究上以藏族的文学实践阐释和发展《诗镜》文体理论。  相似文献   
42.
43.
僧人所作之诗即为僧诗,然其外延受作者、惯例、体式、内容等因素影响,变得十分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僧诗依据内容性质可分为世俗诗、劝诫诗、禅悦诗、颂古诗四类。与世俗文人诗相比,僧诗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其质量好坏与作者的宗教修为程度有关,其诗风以平淡清空为主,其创作过程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表达方式也极为自由。二者大体分属于两大诗学系统。  相似文献   
44.
检视新世纪冯至《十四行集》的研究,从内外结合的版本研究、现代解诗学的实践、审美现代性范式以及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回顾近十多年研究成果,辨析和反思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展望《十四行集》研究的可能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45.
46.
张枣很早就开始尝试对古典诗学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并进行了比较成功的试验,《镜中》便是一例。通感和"词义借用"使"悔"变得美丽轻盈,人称转换造成了心理空间腾挪,"镜中"这一出色运用的意象统摄了全诗,三者共同织就一个复杂的文本。这些技巧帮助平衡了诗中的轻与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典籍中字词、句法、修辞三个层面诗学操纵的分析和研究,揭示诗学翻译策略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中华典籍译介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弘扬华夏文化,促成东西交流,推进全球文化多元化,以期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4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中国的法治话语逐渐引起重视,在长期学习苏联法治经验和受到西方法治话语的推力下,我国的本土法治方言没有发出应有的声音。因此,本研究在分析中国法治话语缺失原因的基础上,凭借福柯有关权力话语的认识,提出了建构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的法律实质渊源、价值观和法学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49.
胡适对旧体诗的态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大致呈现出由求学阶段的反思纠弊,到文学革命时期的批判趋新,到新文学落潮后的平心而论,再到晚年寓居美国后归于通达公允的轨迹。这种变化及其诗论中所表现的矛盾性,暗示出他已经意识到在对待旧体诗这一文体上所遭遇的困境。因而他在看似激进的批判后,逐渐归于理性。而他在公共视野之外对旧体诗的"亲密接触",则说明他在经历了新旧诗长久的对抗后,最终走向了和解。胡适态度的转变也就成了对旧体诗存在价值的一种体认。  相似文献   
50.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罗斯学术界普遍认识到,作为文学理论的传统诗学已跟不上文学发展的步伐,需要探索科学的新方法来揭示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特殊性,由此涌现出彼此争鸣的诸多诗学流派,它们都延续诗学对象为"诗"的古希腊传统.在高扬史诗而贬抑小说艺术性的语境中,巴赫金以哲学-美学家身份涉足文学研究领域,以长篇小说为突破口,试图革新诗学研究范式,重新描述已被小说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他发现了长篇小说体裁不同于史诗来源的古代民间狂欢节文化渊源,找到了小说研究的对话主义方法论,借此进一步探讨了人文科学的对话哲学基础.巴赫金在研究小说时建构并完善自己的对话和狂欢化理论,主要并非政治上的苏联意识形态使然,而是符合其自身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唯其如此,他的诗学思想才会成为20世纪中后期活跃学术思维的重要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