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3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236篇
理论方法论   176篇
综合类   2374篇
社会学   175篇
统计学   1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法制不完善、对旧体制的改革不彻底等原因,导致了各种非规范的求利行为“乘隙而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非规范的求利行为,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失衡,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为构建利益均衡的和谐社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强化利益约束机制,规范转型期求利行为。  相似文献   
92.
董广才  张聪 《理论界》2006,(6):208-209
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勒弗维尔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大胆妈妈的黄瓜:文学理论中的文本、系统和折射》中,提出了“重写”理论以及制约因素,即意识形态和诗学,该论点的提出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提高了译作的地位,而且加深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但是该理论的不足也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3.
我国国家治理由于自身的性质及基本国情所决定,具有国家治理的一般价值追求,更具有自身的特殊价值追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其直接价值追求;推进社会和谐运转,人民安居乐业是其基本价值追求;自觉推动国家权力逐步向社会和公众回归是其根本价值追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深刻反映出我国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4.
关于孙中山民元四月辞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职,到宋案爆发一年内思想与活动的研究,学术界早有定论,认为孙中山一年的奋斗其实就是幻想,甚至还犯有与袁世凯会谈的错误。笔者认为,孙中山在这一年的奋斗以民生主义为主导,对民初政局、对袁世凯及其政府的认识没有幻想,没有错误,而是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正常行为,在民初共和时局面前,政治家的相互妥协既正常又符合民主法则。随着时局的转换,孙中山及时修正或更改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主要民生主义的奋斗转换为主要政治斗争的奋斗。  相似文献   
95.
梁森 《中州学刊》2005,(5):214-216
从诗风和审美范畴来看,李白诗歌存在壮美和柔美两个方面.属于柔美的一面大致可以概括为"清真","清真"是构成李白诗总体风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李白诗歌创作及审美观念中的"清真"与庄子美学、魏晋玄学及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诗人有着相当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又有其独特之处.从创作实际看,李白之"清真"表现了他对自然清境的悉心体悟和把握及其与山水的契合融通,也从男一侧面体现了他既超尘拔俗又热烈执著的人生品格.  相似文献   
96.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曾提出"召唤结构"这一范畴,认为文学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性,这种空白和未定性引导读者不断地进行阅读建构活动。这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空白"有一定的相通性,中国古典诗学中,言意、虚实、味等范畴从诗语符号、艺术结构、审美经验等层面都展现出对艺术空白的追求,但二者更因中西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7.
周进芳 《学术论坛》2002,2(1):106-109
本文对意格的来源和形成、基本内涵以及与意境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阐述 ,认为意格是古代关于诗歌创作主体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 ,它与意境一道构成了诗学领域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98.
99.
王夫之的诗学观既具有唯物理性的哲学基础,又具有主情唯美的心理内核,他崇尚审美意象的意境化,从实现诗歌审美回归的强烈愿望出发来品评诗歌、发抒己见,使他的诗学观在古代诗论中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0.
民国初期兴起的"歌谣运动"号召文人到民间乡野采集歌谣,称歌谣是"原始社会的诗""民众的艺术",掀起了"眼光向下的革命"。在东方民俗学研究以歌谣运动为先声,在西方口头诗学理论对困扰着无数古典学者的荷马问题做出了当代回答,在地球的两端几乎同一时间掀起了重视非精英文化、非主流文化的人文思潮。随着全球化的普及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口头诗学理论与实践出现了"数字化转向""多媒体转向""非遗转向"三个转向,这三个方向将引领和推动口头传统未来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