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21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424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81.
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许多文艺作品,并在报刊发表.郭沫若创作的诸多作品侧重于燃烧岁月的激情书写和民族国家的现代勾勒,建构了新中国政权合法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图景的文化符码,从而呈现出“过渡时代”的文学镜像和文化烙印,但被不少读者误读.  相似文献   
182.
正对唐诗在唐代的传播进行研究,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课题,因为这必须涉及诗歌的传本,而雕版印刷虽然出现在唐代,却没有刊印过唐人的诗文集。据笔者所知,五代时和凝与贯休的集子是中国文人最早进入雕版印刷的,而唐人诗文集的刊刻在宋代才开始。没有版本依据,没有刊刻地点,没有印本数量,除了敦煌遗书中少量诗文残卷抄本,没有其他实证材料,要想描述唐诗在唐代如何传播,已经很有难度,更何况还要探讨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的关系。我对这一课题曾有过些  相似文献   
183.
唐人诗文常见"渤海"一词,当其指"海"时,其文化蕴涵主要有四种:略同今之"渤海"、今之东海、今之南海、泛指海;指行政区域时,其主要涵义可解释为:沿用两汉旧称、唐渤海郡、唐渤海县、地名泛指或代指;又,唐人诗文常以"海"、"辽海"、"沧海"等为"渤海"别称,此等,均有必要辨析;又,据唐人诗文"渤海"及其别称,今人可以管窥唐文士参与军事、政治、外交以及文士们酬答、送别、登临、与友邦文士交往等,据此,可以进一步探讨唐代文士环渤海文化活动及其特点,拟兼论之。  相似文献   
184.
心广 《船山学刊》2014,(3):127-127
正故国余魂常缥渺,残灯绝笔尚峥嵘。出处:《王船山诗文集·病起连雨》,中华书局版。赏析:1685年,王船山曾大病一场,痊愈后作《病起连雨》诗四首,其中第三首为:"白发重梳落万茎,灯花镜影两堪惊。水金丹诀闻方士,土木葠膏累友生。故国余魂常缥渺,残灯绝笔尚峥嵘。悬知药力消冰雪,未拟垂杨听早鹰。"此诗叙述了晚年船山体弱多病,服药不见好转,就着灯光对镜梳头,白发散落一地,镜中枯瘦如柴的  相似文献   
185.
广陵书社出版的新编《焦循诗文集》合并焦循诗文著述十种,为焦循和扬州学派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的基础文献。鉴于整理点校对象多稿本、抄本,不免有种种版本烦难之处,点校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文章掇拾57条加以辨析,以就教于点校者及方家。  相似文献   
186.
187.
沙滩文化     
沙滩文化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编撰的《遵义新志》。沙滩文化的奠基人是黎恂,其著作有《蛉石斋诗文集》、《读史纪要》、《千家诗注》、《四书纂义》、《北上纪程》、《运铜纪程》、《大姚县志》等。  相似文献   
188.
民国诗人、官员邓缵先在戍边18年中留下众多优秀诗文,诗文中的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都体现出一代爱国文人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的大一统观念。  相似文献   
189.
任本命 《唐都学刊》2000,16(3):111-116
让中华传统优秀诗文进入大学生课堂,是针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重理轻文、忽视人文教育、忽视传统优秀文化的实际提出来的,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措施。在各类高等院校中都应当让中华传统优秀诗文成为大学生的一门主课。它既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需要和呼唤,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呼唤,也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需要和呼唤。对于高师院校来说,它更是人民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需要和呼唤。  相似文献   
190.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一旦进入文学创作,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所指的变化和增加,体现在它已抽象为符号.在我国诗文的特定语境下,扇子渐渐变成一种文学符号,并与女子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特的符号.虽然"扇"字的字形和发音变化不大,但文学却赋予了它多重所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