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18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425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桐城派作家遍布大江南北,沪籍作家亦其重要一支,然鲜有问津.依据师承、私淑关系纽带,以是否宗桐城义法为准则,查检史书、方志以及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等相关文献,确定沪籍桐城派作家有11位,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文集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认为他们受业方、姚,秉承桐城义法,薪火相传,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提出了较有创见的诗文理论,在桐城派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52.
<陶渊明集笺注>中所收的陶氏诗文中,重叠式的使用非常频繁.出现于陶氏诗文中的重叠式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类型.一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重叠式出现的频率不同,另一方面,它们大多在近代汉语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总起来说,中古时期重叠式大量出现有来自语言外的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自身的原因两种.前者不可忽视,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者,即受到了先秦诗歌、楚汉辞赋音节节律和构词法的影响以及语用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53.
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以他独有的思想和人格一直在激励着历代的人们;以他的光辉艺术实践启迪着一代代作家。陶公的诗文为古今众多的读者所钟爱,致使陶渊明热经久不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54.
【写作时间】 本诗写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陶渊明20岁。据李文初先生《陶渊明论略&#183;陶渊明的思想分期与陶集诗文系年》所称:“当属出仕以前居田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655.
顾太清可以被媲美为大清朝纳兰容若的第一才女,虽祖上显赫却因政治原因,有着颇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文字狱的牵连使顾太清家道中落。作为"罪人之后"的她曾经流落江南,生活颇为坎坷。顾太清敏而好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中西之学无一不通,尤其是在诗词上的成就,深得人们的赞誉。  相似文献   
656.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34-139
白居易迁谪江州,是其政治与文学生涯的重要分水岭。白居易江州诗文中的地理空间是多元且复杂的,自然地理空间侧重勾描山川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空间重视社会空间与人际关系的构建;心理地理空间则较多描摹现实地理空间影响下的作家心态或心境。白居易江州诗文中的地理空间具有重叠性和交叉性,其文学地理空间的建构也呈现出由近及远、先小后大的拓展深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57.
杜书瀛 《学术月刊》2012,(7):107-114
形式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历史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具有普遍的形式自觉,其集中表现是"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文创作中的应用,并相应出现了热烈的理论探讨和总结,从而掀起了一场形式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运动,它有理论,有纲领,有实践,有队伍,在当时就对创作与理论发生了重大影响,永明体的形成即是最明显的例子。它对后来的律诗起了直接的作用,更影响了中国审美文化、诗文创作和"诗文评"理论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其意义不亚于唐代古文运动,甚至有过之;然而它却是被长期忽略了的一场运动,是至今尚未被认识、更没有被充分评价的一场运动,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一场运动。现在是认真研究这场形式运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58.
20世纪以来王粲研究以1980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仅有少量单篇论文问世.其后,王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在生平、诗文系年、思想、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体系.但目前王粲研究仍存在领域较窄和研究对象过于集中的问题,研究者多关注王粲较具代表性的诗赋作品及入邺后的政治活动和交游,对其荆州活动、入邺后应制篇章、学术思想等则关注较少,同时也缺乏贯通性研究.  相似文献   
659.
王魁星 《兰州学刊》2011,(3):125-132
至正二十年(1360)后,宋濂逐步完成了由隐逸之士向皇帝侍臣的角色转变。这一变化,使他的诗文观念及创作均呈现出了异于以往的风貌。笼统地以"台阁"代称宋濂后期的诗文风格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宋濂虽有一些颇具台阁气息的诗作,但这些作品与稍后出现的台阁体却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与渴望归隐的恋乡之作共同构成宋濂后期诗歌的两大题材。颂圣应制之文在宋濂文集中也仅为少数,远非他后期散文的主流,墓志铭、塔铭等类应酬之作才是他后期文章的主流。而宋濂后期的传记文在题材方面多有开拓,在技巧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此同时,游记散文同样不乏佳篇。  相似文献   
660.
四库本《文说》乃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非《文说》的原貌,通过元末明初徐骏《诗文轨范》二卷、赵谦《学范》、明代刻本《文式》等书中所引《文说》的考查,知其混入别人文字;同时也可以知道《文说》并非如四库馆臣所言为科举所作,而是论行文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