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4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1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62篇
理论方法论   265篇
综合类   3830篇
社会学   22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911.
丘峰 《社会科学》2004,(12):109-115
台湾文学中的乡愁诗,是台湾特定历史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的生命体验。由于台湾与母体大陆的长期分离,使台湾诗人产生一种离愁别绪、愁肠百结的心灵伤痛。这些诗人大都是从大陆赴台人员,他们思乡望乡、怅望大陆,探寻中华文化的血脉,血浓于水。游子呼唤母亲,渴望不再与母体分离。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这是乡愁诗的重要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本土生长的新生代诗人中,新乡愁诗描绘出母亲对儿子的呼唤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恋,给乡愁诗赋予了新的內容。  相似文献   
912.
杨必军 《老年人》2006,(4):37-37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诗题中提到的“芙蓉楼”,就在今距怀化市48公里处的黔城。黔城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古就有“楚南上游第一胜地”的美誉。芙蓉楼就坐落于黔城城门外。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王昌龄以“不护细行”之罪谪为龙标(原属湖南省黔阳县,今洪江市市治)尉。龙标县治黔城,位处沅水及其支流舞水交汇处,四周丘峦起伏,河谷盆地的地貌使这一带成为青山绿水、田园锦绣的胜地。王昌龄因为被人诋毁和中伤遭谪,所…  相似文献   
913.
唐牛 《老年人》2004,(5):49-49
诗,要符合情之理,否则就不是好诗。但诗又不一定要符合事之理,有时越是不符合事理的诗越是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的千古名句,但它不符事理。因为黄河之水并不是从天上来,而是从青海来。如果李白写成“黄河之水青海来”,完全符合事理,但却不是诗,而是地理常识了。黄河  相似文献   
914.
运用新的语言形式的现代新诗,自有其建立新的诗美本体的要求。20世纪80多年的新诗史,一言以蔽之,即在于更充分地寻找、展示诗的新的形与质,并使之有机结合起来。新诗史的三个阶段,表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进程;而后半世纪的一些基本追求则像是对前半世纪的重复,这种重复表明新诗有其本体性要求。21世纪新诗发展的使命仍在于完成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915.
20世纪后半叶.像泰戈尔那样受到中国官方礼遇的外国作家大概很少,他几乎是作为和平使者而被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宣传的.宣传的效果自然很显著.即使一个并不喜欢文学的人也不会对泰戈尔一无所知就是证明。我的孩提时代.似乎到处都可见到泰戈尔的照片、介绍和文学作品。忘记是哪本杂志的封面了,那位坐在藤椅上、一派仙风道骨的印度诗翁一下子就征服了一个  相似文献   
916.
略知书法的人都知道舒同是创立“舒体”的一代大家,但这远不是这位革命家兼书法家的全部。 他的字名闻天下,甚至每一台电脑的字库里都有他创立的字体;毛泽东同志曾送他两个外号:“党内一支笔”和“马背书法家”……他,就是舒同。  相似文献   
917.
挂笔的父亲     
胜喜 《当代老年》2006,(7):36-36
  相似文献   
918.
伤悼诗是诗人痛苦人生实感的外化,没有任何作伪的成分。面对死去的亲人,生者会觉得生命本身是一种过度奢华的占有,因而对死者抱有潜在的歉意和负债感。诗人旨在把记忆中的生活情事用诗歌语词固化成随时可以触摸的碑碣,让已逝的生命得到无限的绵延。  相似文献   
919.
胡适从实验的角度,在历史的文学进化论的指导下,大胆提出了“三事论”和前后“八事论”,最后形成了他的核心诗观“诗的经验主义”,同时,指出了它的改良性质。  相似文献   
920.
刘奕 《浙江学刊》2006,(6):88-92
焦循和章太炎都认为性情为诗歌之本,而不同诗体之间和诗词之间的兴衰演变,其根源就在于性情的转移。这一性情诗史观以性情的不变贯通文学的变,在当时不失为一种高明卓越的看法。同时,焦循和章太炎的文学史观都是他们学术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放在各自的学术体系中都呈现出了一种偏执的深刻,不能割裂地表面地否定或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