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67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461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日本古代中世时期,歌论确立并得到长足发展,诗话以诗赋格律为要建构起诗论,世阿弥演艺系统总结确立了日本能乐论。古代中世是日本文论形成、发展、确立的时期,此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之下,日本文论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2.
鲁迅周作人由于他们共同的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及相似的留学经历 ,他们对艺术、诗歌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接近 ,他们以一种开放的眼光 ,继承古典诗歌优秀传统 ,借鉴西方文艺思想 ,联系革命当时诗歌创作批评现状 ,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影响极大,而其词论却相对淹而不彰,有论者以为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形成在先,进而影响了其词论;而有人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笔者通过对王渔洋词论专著《花草蒙拾》成书时间和内容论点的考察,参以王渔洋扬州五年的文学活动,发现渔洋词论和诗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影响,二者共同推动了王渔洋神韵论的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4.
《再生》是张君劢、张东荪等人于1932年5月在北平创办的国社党机关刊物。关于中日问题,30年代的《再生》指出了窳败的国民党政府是导致中国受日侵略的原因,批判了政府的外交政策,主张改革内治准备抗战,即将中国改建为一个近世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05.
真实的孔子     
叶匡政 《领导文萃》2010,(10):103-107
<正>由于电影《孔子》巨大的宣传声势,很多人对了解真实的孔子有了兴趣。事实上,因为年代久远,今天我们已无法还原一个完全真实的孔子。关于孔子生平言行的记录,除《论语》和《左传》外,散见于《孟子》、《礼记》、《孔子家语》等典籍中。第一个为孔子写出完整传记的  相似文献   
106.
杜牧作为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其文其人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这种魅力的背后我们想知道形成这种魅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通过挖掘原始文本,意图了解杜牧心中创作的理念和文学主张。借了解杜牧的文学主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杜牧文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7.
以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用跨文化的独特视角,借用中国古代诗论中的"兴观群怨"说去观照苗族诗歌。通过较为详尽的分类举证分析,证明了苗族各类诗歌同样具有"兴观群怨"的所有表达方式与全部功能。这对于包括苗族诗歌在内的苗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探索与进取,同时也以苗族诗歌研究的实证,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汉语诗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8.
诗的功用在于激励自我; 诗的生命缘于抒发真情; 诗的题材的选择, 形式技巧的运用取决于主体情感。这是曾卓诗论主体性最突出的表现,主体性高扬成为其诗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9.
史学界有人认为 ,二十世纪初年晚清政府实行的“新政”与十九世纪末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戍变法毫无共同之处。前者是买办的、倒退的、反动的“变法” ,后者则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变法。这种看法正确揭示了两者间的主观动机的实质不同 ,但忽略了两者在客观上具有的承续关系而产生的相互类同的资产阶级性质。这种理解看起来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评价很高 ,实际上恰恰低估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乃至整个资产阶级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在此 ,笔者仅就两者在经济政策上的承接关系及其社会成因作一探讨。一二十世纪初年…  相似文献   
110.
《人生与伴侣》2007,(3):49-49
当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富足时,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也紧跟其后。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常烹饪用油在25克/日左右为宜。但目前大城市居民用油量已达80克/日。用油比例不合适,不仅会使肥胖增多,血胆固醇也会增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油呢?在日常生活中,动物油与植物油的比例应为:1/3动物油,:2/3植物油。另外,健康吃油还应遵循3大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