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69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463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 ,双方关系一直起伏不断 ,时好时坏。到底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 1世纪 ,双方关系的前景怎样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在当今世界的战略地位 ,美国的对华战略意图及不同政策主张 ,中国的对美政策 ,提出了制约中美关系的实质性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双方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22.
本文回顾了青海历史上著名的教育者,着重论述了杨应琚的教育主张以及采取的教育措施,并论述了对青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梁宗岱的诗学思想是以中西古今的诗学理论为渊源,对其艺术养分汲收融汇并以自己的艺术审美期待对其改造,误读和重新阐释的结果.以作者--作品--读者为重心,从创作美学的角度,站在中西文化观念的高度,以西方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诗学内涵,并在中西对比中反观、建构传统诗论的"现代化"和西方诗学理论的"中国化",显示出向诗歌艺术本质探讨的现实努力.  相似文献   
24.
诗论     
什么是诗?这是学诗的人所遇到的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他从感性的"兴趣"进入理性的"认识"的一个关节。正由于这是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古今中外,讨论的人不可胜数,其中不少是大师级的。我认为他们  相似文献   
25.
26.
在五四时期的思想家群体中,张竞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留学法国8年,广泛研究多种学科的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关于性文化的思想,其中主要包括节制生育、优生优育、性教育等方面。这些思想是五四时期激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进步途径的一个方面,对于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关于《齐风.东方未明》一诗的本义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探寻《诗经》的本义有着重要意义。《齐风.东方未明》一诗应是一位女子怜惜其丈夫的诗篇。她通过讽刺官府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致使其作为小官吏的丈夫终日忙碌,早晚不得按时休息,从而表达她对丈夫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28.
吴孟复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坛的巨擘,他的《勉堂诗话》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论的总结和承续,《吴山萝诗存》则保存了大量的旧体诗歌作品,直观地呈现了他一生的诗学实践。吴孟复先生转益多师,幼时从张仿舜先生习诗,心折袁枚的性灵说,后从乡贤陈诗先生学诗,服膺王渔洋的神韵说。在无锡国专读书期间又从陈衍先生学诗,认识到学问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并且在自身的创作中呈现出“以诗述学”和“诗学一体”的特点。此外,吴孟复先生还总结了自身诗学实践的经验并指示了诗学实践的门径,他认为文本批评式的诗话和经典细读式的妙悟是诗学实践的具体方法。他的诗学观念和诗学实践深刻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旧体诗坛。  相似文献   
29.
闫岩 《现代妇女》2014,(10):332-332
傅雷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数十年完成的译作有34部,其中用力最深,广受好评的就是巴尔扎克的作品。傅译巴氏的作品多达15部,包括脍炙人口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三部曲。本文将从译者的主观选择以及操纵理论两个角度分析傅雷与巴尔扎克,译者与作者之间是如何默契相通,互相成就彼此的艺术。  相似文献   
30.
张雪梅 《晋阳学刊》2009,(4):128-129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男女爱情的问题,几乎没有哲学家讨论过,儒家讲仁爱,但只是在人伦道德层面上讨论,对于男女爱情则视为私事而认为不值得重视。”似乎我国古代的智者已超越了对爱情这一重要情感的体验,似乎他们不屑于对此进行思索和发表见解。然而这种认识显然颇有可商榷之处。在《论语》、《诗经》,乃至《孔子诗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先秦时期没有如今所指的“情爱”这个词,情爱现象及其关于情爱的思想却早已产生。在儒家思想的形成之初,孔子就对于爱情问题进行了观察并有过一系列论述。今天,我们有些学者也认识到了孔子关于男女情爱的思想,但是他们往往对这个问题一笔带过,不作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