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2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71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4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1849篇
理论方法论   250篇
综合类   3618篇
社会学   24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琅琊榜》与《基督山伯爵》同为复仇类小说,均在文学思想层面上彰显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但在主人公个人主义话语方面却有很多不同。本文从个人主义意识、个人主义诉求、爱情观、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对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分,是两部作品"个人主义话语"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把握"个人主义"的尺度,恰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2.
国际法乃崛起大国之制度重器。从历史发展的维度上看,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大国在其崛起的进程中都曾借助于国际法;而且其崛起的质量和水平与对国际法的认知和利用息息相关。从逻辑推演的维度上看,国际法不仅有利于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掌控实际的资源与利益,而且有助于国家确立和强化其合法性,减轻其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阻力,拓展其在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度。因而,对于崛起大国而言,认真对待与合理应用国际法,不仅是一种低成本的明智选择,而且是保证其顺利崛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连续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领导人的讲话文本为线索,采用叙事分析法,收集讲话内容中的关键词和高频词,试图以会议宗旨为指导来分析上述连续三次会议后出台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话语文本.通过话语的叙事分析,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形成了“承前启后的渐进发展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
葛继红 《江汉论坛》2014,(4):101-1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生产机制发生转型,影响到女性主义话语的生产和流变。这种由市场、媒体、畅销书运行机制合谋制造出来的话语,显得格外兴盛,体现出日益明显的消费性特征。它推崇极端的个人趣味和自恋意识,把人的本能欲望当作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内容,让欲望话语取代了文学话语,追求形而下的审美风尚,消解了女性尊严,也解构了女性文学的文学性,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衰微。  相似文献   
95.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131-137
文化话语的叙述能力和传播能力直接关系到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的强弱。文化话语的生成母体是相应的文化资源,文化话语在文化产业或文艺作品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过程中生成。文化话语的最佳生成路径是借助文学媒介来实现。从文学内容到文化认同,是文化话语生成的母体性、再生性元路径。"文化话语场"是文化话语形成后的存在方式,一系列形态各异、内核趋同的"文化话语场"最终构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6.
97.
结合叙事学和当下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成果来对李锐"吕梁山系列"小说中的叙述伦理做出探讨。从小说话语类型的角度出发,主要划分了民间大众的和国家政治的两大话语系统。这种不同话语系统的设置展示的是李锐在这一系列小说创作时所采用的一种独特的关注世界的方式,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叙述上的需要。对这种关注方式背后作者的伦理诉求的探讨,以及对读者阅读体验和伦理感受的具体分析也是本文区别于前人研究成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8.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语篇,汉语立法语篇中人际元话语使用的种类和数量偏少、语言形式的长度偏短,这些人际元话语的使用特征与语言运用的意向性密切相关,汉语立法语篇的主体以一定的意向态度对立法语篇这一意向内容的表述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人际元话语的使用特征。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LDC-On line书面新闻语料库和自建口语新闻语料库里汉语新闻话语中的季节隐喻的研究发现:(1)多数季节表达式在汉语新闻话语中隐喻化程度不高。比较而言,口语新闻中隐喻化程度远高于书面新闻。(2)从题材角度看,经济新闻话语中的季节隐喻出现频率最高;从喻义角度看,春风、春雨、春天、小阳春和春雷属于积极隐喻,冬天、寒冬、严冬、寒流、寒冷和寒风可归入消极隐喻,而高温、秋风和秋天则可称为两可季节隐喻。(3)季节隐喻是由基本隐喻、命题和次级复杂隐喻构成的复杂隐喻。基于大型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揭示季节隐喻在自然话语中的真实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0.
余华的小说创作,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描摹了幻觉世界,后一阶段主要描绘了现实世界。其幻觉世界“从叙事策略上看,比较注重技术性”,作家想表现的“那些人性的暴力、罪恶、丑陋,往往都是用一种强悍的语言去表述,包括设置一些紧张的情节啦,动用一种冷静的叙事话语啦,血腥气很浓,很残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