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53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从诠释学看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程仲棠 《学术研究》2005,1(1):49-56
本文从诠释学的视角对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简称“逻辑学范式”)进行了描述,揭示 了中国的过度诠释传统与逻辑学范式的联系,评述了逻辑学范式的创立者和支持者从梁启超、胡适到现代 派包括数理逻辑学家对墨辩的过度诠释,并分析了沈有鼎后期对逻辑学范式所进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22.
傅永军 《文史哲》2006,(1):136-144
批判理论自诞生之日就为自身存在的基础问题所困扰。早期批判理论家对待基础问题持一种消极的态度。直到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合法性才被认真地当作一个问题。在哈贝马斯通过对解放旨趣的论证为批判理论寻找到认识论基础之后,逻辑地确证批判与理性的内在关联就成为哈贝马斯重建批判理论基础工作的重点。与伽达默尔进行的有关诠释学的论战,是达成理性证成批判基础的关键步骤。从批判理论角度看,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有关诠释学的争论至少部分地将诠释学的兴趣引向实践哲学,确认了批判与反思在构建社会知识中的必要性。借助批判理论的诠释学维度,哈贝马斯为交往行为理论最终完成“基础重建”清理了地基。  相似文献   
23.
西方诠释学的东渐及其效应——洪汉鼎先生访谈(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洲:据您的了解,您认为西方诠释学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请问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洪汉鼎:我们最早接触诠释学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编的《哲学泽丛》,早在1960和1970年代,它就发表了一些从苏联翻译的哲学论文,其中讲到了诠释学.广州大学有一位青年学者作了考证:在《哲学译丛》 1963年第9期刊登了由水羊木先生翻译的德国学者O.贝克尔所写的《艺术审美尺度的超验问题质疑:H.-G.卡达穆尔〈真实性和方法·哲学诠释学纲要〉》一文(卡达穆尔即伽达默尔),这应该是中国当代最早介绍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文章.注意啊,这是在1963年,也就是在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出版后才三年,我们就有介绍了.此后,在1970年代,《哲学译丛》陆续发表了一些翻译过来的苏联学者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解释学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所以说,引入解释学的年代可以上溯到1960年代.  相似文献   
24.
伽达默尔认为某个传承下来的文本成为要解释的对象,这意味着该文本对解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理解文本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既不是古典哲学家的"永恒的问题",也不是教育学、修辞学上的"虚假问题"和"空的问题",它是那种呈现自身并因而可以从其意义起源处获取其回答模式的"真正问题"。问题开启了所问事情的"方向的意义",使被问之物、进而使文本具有处于创生性意义的悬而未决状态。要想对这一问题有所理解,解释者则必须在自己的视域内重构该问题。  相似文献   
25.
诠释学的历史就是不断由绝对走向相对、由封闭独断走向开放辩证,由"解释"发展为"理解"进而达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地位也逐渐突出."理解"由补充到平等,逐渐超越"解释"最终获得了本体地位,也使诠释学由认识论上升到本体论.诠释学的真正独立就是以"理解"地位的真正确立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26.
现代西方诠释学与科学哲学走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诠释学通常被视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的一种 ,而科学哲学则属于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和对立 ,但实际上两者在内容上仍有相通之处 ,逻辑走向上也基本一致。从内容来看 ,西方诠释学和科学哲学分别以不同的话语探讨了人的理解和解释的问题 ;从走向来看 ,它们都经历了研究重心从注重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向强化理解和解释的主观性转移的进程 ,并因此一度陷入相对主义 ,其后又试图跳出相对主义泥坑 ,表现出向客观性的某种回归。  相似文献   
27.
28.
29.
法益衡量是否是一种裁判的方法,一直以来聚讼纷纭.由于法益衡量的多重面向和可分析观察的多个维度,造成了时之认识和理解的复杂性,以及建构法益衡量方法的多种路径.法律诠释学、原则理论和法律论证理论等成果,从多个维度为法益衡量的结构以及合理的衡量方法的建构提供了思路.法律诠释学澄清了作为一种本体论事件的法益衡量的思维过程及其合理性问题.法律论证理论则为具有主观性的法益衡量获致一个妥当结论提供了方法上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寻求合理的法益衡量方法,需要结合对法益衡量的论证以及对其结构与过程的重构两个方面,透过法益衡量的结构框架,实体的内容或价值判断借助法律论证的理论和工具被恰当证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0.
暑假,单位组织去湖南旅游。行程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效率的原则,短短五天里,跑了长沙、张家界、凤凰古城、韶山几处。由于内容的过于拥挤,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了坐车上,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疲惫不堪。以至于岳麓书院的高山仰止、黄石寨的造化神奇、沱江上阿妹歌声的婉转都只是留下了肤浅的印象。回来后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旅游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根本上,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