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21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4篇 |
劳动科学 | 10篇 |
民族学 | 68篇 |
人才学 | 73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144篇 |
理论方法论 | 152篇 |
综合类 | 3909篇 |
社会学 | 278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83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328篇 |
2011年 | 430篇 |
2010年 | 397篇 |
2009年 | 455篇 |
2008年 | 451篇 |
2007年 | 396篇 |
2006年 | 317篇 |
2005年 | 298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251篇 |
2002年 | 207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本刊编辑部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
正文质一词既可作为文论范畴的概念,也可作为审美范畴的概念。在先秦美学思想中,文与质涉及现实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所论的文质史观是源于先秦儒家规范,泛指文风的华丽与质朴。将这一概念移植到编辑 相似文献
42.
43.
陶瑷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
程度范畴的形式化手段分属于词汇、语法和语用等不同的语言层面.作为现代汉语性质量程度范畴的表达方式之一的词汇手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程度副词、形容词和名词之外,还包括固定语这一重要手段.程度范畴形式化的固定语主要有“千~万~”“大~大~”和“一~二~”等. 相似文献
44.
丁金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4):472-478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一重要的命题,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哲学和诗学研究。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并着手试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以传统风格范畴的形成作为观察的起点,从描写和分析传统风格范畴的特征切入,寻找构成风格美感形态的基本因子为最终目标,来破解那些被认为不可言传的言语事实。 相似文献
45.
诗学的范畴很多,对其理解也多有差异,在实际运用中常出现混淆的现象。文章从"诗法"意义上的"格"与"境"入手,探讨"意格"和"意境"这两个诗学范畴的形成和嬗变,并在区别这两个范畴的过程中,勾勒了自唐以来中国古代诗学理念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46.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句,这是一种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英汉被动句有不少相同之处,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第二,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而汉语的被动关系有更加丰富灵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7.
探讨语法能力和语法教学策略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发现传统语法教学策略和目标语法教学策略都能促进学生的语法学习,都能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但两种语法教学策略所产生的效果有差异,实验组学生的进步大于控制组的学生,也就是说,目标语法教学策略对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优于传统的语法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8.
49.
《文学书官话》问世于1869年,比《马氏文通》早出30年,是我国最早一部用白话文编写的现代汉语官话研究著作,对我国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创立了现代汉语教材编写的范式,提出了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反语等修辞格理论,根据汉语特点将现代官话词类划分为十五种,开展了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甚至影响到了国外的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50.
二元对立中,对立的两项总是不对称,这个现象很早就被人注意到。钱锺书《管锥编.老子王弼注》论卷中有长文,其中引魏源《古微堂集》:天下物无独必有对,而又谓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两贵不可双,两势不可同,重容双同,必争其功。何耶?有对之中,必一正一副。钱锺书评论魏源这段话,指出此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