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6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82篇
丛书文集   1580篇
理论方法论   220篇
综合类   5718篇
社会学   32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具体句子由抽象句子按照内容的要求转换而来。在转换中受到了语用制约。这些语用制约是表达重点的制约、语境的制约、语体的制约、语音的制约,实现制约的主要手段是语序的安排、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2.
很多人在交际中想表现得礼貌,却因为语用失误而无意中违反了言语行为准则,而显得不礼貌,以至于 一个语法上很完美的句子在功能上却使人迷惑,或者在语境中显得不恰当。本文列举了几个使用please(请)的时候 发生语用失误的实例,进而探析其原因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3.
人称指示在汉语、英语中的语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英语、汉语中的人称指示语在语用上的差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指示语在语用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4.
90年代散文热文化成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骤然兴起的散文热,虽无理论先导,但也绝非偶然,更不是无迹可寻.其实是散文文体自身特质与商业社会文化需求的一次历史性的际会.概而言之,原因有三:一是商业文化的多元需求使然;二是对极左路线话语权威的规避与消解;三是散文自身的文体特质具有承载这一使命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85.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实际交际中语用要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真实的交际环境,学到活的语言。本文概述了从语用角度出发的一些练习形式:在一定的情景之中的会话训练、采取扮演角色的形式、理解会话含义、以及如何做控制性练习等。  相似文献   
86.
称谓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带有一定的语用意义。把语用学理论应用于称谓的翻译,提出称谓语用意义的翻译在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要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实例从称谓者语用用意的传达、情感的表达、身份的体现三个方面,探讨了称谓语语用意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87.
摘要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和成因的探讨,认为语用失误的出现是学习者母语文化迁移的结果,也是学习者目的语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完善过程中留下的标记,指出语用失误是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失误,它并不总是阻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在有些情况下还能够促进交流的继续进行.在此基础上,强调外语教师应该全面认识语用失误,不能只强调它的负面影响而忽略它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88.
语境与翻译     
分别从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的角度分析了语境对译文语义的制约作用,旨在说明翻译过程是通过语篇语境来重构信息的过程,对语境的正确理解是进行翻译的前提。  相似文献   
89.
科尔的理论是新兴的文化心理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有:人造媒介观、生态语境观、实践观和活动观、多元文化观与文化相对论。总的来说,科尔的理论思想很有见地,对心理学的发展很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之应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以便从中获得借鉴。  相似文献   
90.
从回族题材的文学创作看,宗教在1949年后中国大陆文学创作中的表现特点是,在强有力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教化引导下,有效地淡化了宗教的现实作用,而文学对于宗教在较长时间里的规避,便成为这种大的语境下的必然选择。到了1980年代,一些回族作家借助文学来张扬民族文化精神,使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在日趋物化的语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示,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文化的异质特点,对于其精神层面的价值提示意义认识不足。而在当代语境下文学对宗教的表达限度是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