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11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6篇 |
劳动科学 | 14篇 |
民族学 | 62篇 |
人才学 | 90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106篇 |
理论方法论 | 180篇 |
综合类 | 2419篇 |
社会学 | 855篇 |
统计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245篇 |
2014年 | 569篇 |
2013年 | 401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329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330篇 |
2008年 | 332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01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40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陈小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4):122-123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围绕着说课的类型内容、目的意义、方法、技巧进行了论述,以便使说课活动广泛地开展,成为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成为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水平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2.
<正>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是敢说真话、仗义争鸣、拈枪斗争、针锋相对和见仁见智的知识氛围。日前,潘石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周榕在某建筑论坛上展开激烈论战。周榕指责房地产商“占用城市资源与人民为敌”、“宣扬拜金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缺乏社会责任感”。对此,潘石屹皆不认同,认为期望值太高。社会赖以发展的终极动力是 相似文献
183.
李克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4):475-479
李贽对晚明戏曲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其“童心说”开情性论的先声,“化工说”为本色论的基础,“泄愤说”使传统的发愤说发生质变,推动了人文主义创作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4.
黄圣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69-74
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问题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向注别本的存在与否可以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从史料比较和逻辑分析的结果看,向注别本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在向、郭两家《庄子注》的关系上,所谓“述广”说和“盗窃”说是能够并存的,我们应把今本《庄子注》视为向、郭两人共同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5.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创作论专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作理论.它所表现出来的"辩证的文质观"、"正确的‘怀霜临云'说"、"‘源'与‘流'的辨证统一"、"物化形象的构思过程"、"考辞就班的结构规律"、"积极的艺术标准"等方面,都是很精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6.
187.
张振海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30-131
阐述了说课活动的概念、功能以及说课活动应从设计、展现、论理、效应四个层序上运作的思路 ,并强调了各个层序的意义、作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设计层是前提 ,展现层是铺垫 ,论理层是依托 ,效应层是提高 ,以及各个层序之间相对独立 ,又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了说课活动的整体结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8.
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一门集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为一体的综合课型。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接受可理解性输入的基础上,结合审美体验,使新信息发生积极迁移,从而进行成功的输出。根据视听说课程的特点,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据的教学原则并提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0.
日常交际离不开“说”理,但仅仅一个“说”,往往是不够的。有时,只“做”不“说”更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问他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做”。他让三个弟子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