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2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252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37篇
人才学   114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634篇
理论方法论   416篇
综合类   5961篇
社会学   1033篇
统计学   8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882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716篇
  2008年   739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诗、乐如形影不离,是早期歌诗的基本特征。缘乎此,学界往往认为,儒家的诗、乐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这种认识本身既不准确,也由此导致了对后代相关文学观念理解的偏颇。儒家把教化看作文学艺术的终极目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对诗、乐的观念固然相同;但是儒家对诗、乐的各自地位以及由此而来的对诗、乐的具体要求,却不完全相同。概而言之,乐具有与礼同等崇高的正统教化地位,而诗的地位则不在同一层次。因此,乐必须雅正,而诗则可以姿彩丰富。  相似文献   
982.
从《韩诗外传》所塑造的历史群像图及孔子形象来看,《韩诗外传》的历史构造重在传承儒家的诗教义理,而不在于历史史事的真实。通过这种历史构造,韩婴打通诗与史,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传承儒家诗教义理,体现了韩派今文诗学传承诗事的特点。而这种历史构造的有效性在于:其一,《诗经》自身就有很多美君子之德的诗歌以及叙述周朝开国君王的史诗等,这为诗教的发挥准备了最为基本的素材。其二,诗文的朦胧性、灵活性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比类引申空间。其三,诗教的精神在于通过诗或者诗句“兴起”,领会到儒家的义理,《韩诗外传》可以说是韩婴由诗句“兴起”儒家义理后的一种构造,其有效性奠基在其能真正自反,“兴起”儒家的义理。  相似文献   
983.
"我想当一名数学老师,老师你会不会‘嫌弃'我这个梦想太普通?""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中学的到底有什么不同,大学的课堂是怎样的?""我现在加试的是物理,不过毕业后想从事管理类工作,大学里有没有综合工科与管理学科的专业?""这里食堂的饭好吃吗?"  相似文献   
984.
悬赏广告的性质系一要约。理由是要约说符合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和契约自由原则,能够找到充分的法律依据,无碍于维护当事人利益及交易安全,能够解释悬赏广告的各种复杂情形。悬赏广告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须有广告人,须以广告方式发出要约,广告内容有对完成指定行为者给付赏金的意思表示,赏金的兑现须以完成指定行为为条件。悬赏广告一经承诺即生契约之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985.
邹志勇 《晋阳学刊》2006,(4):110-112
诗谶作为诗歌阐释方式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对诗歌创作及其阐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人对诗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诗谶文献,而且将诗谶广泛地运用于诗歌阐释当中,这种现象与宋人特殊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学术风气以及诗学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宋代笔记诗话中的诗谶文献作细致分析,以多重视角对宋代诗谶进行类型划分,解析其阐释心态,这对研究诗谶与宋代诗歌创作和诗学阐释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86.
上博竹书《诗论》与《诗经》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博竹书《诗论》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孔门论诗之作。它的发现 ,对解决《诗经》文本的形成和传流及儒家诗教的传承和流派问题 ,特别是对解决《毛诗序》和《毛诗传》的渊源问题 ,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许多学者已就此作出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研究和推断 ,其中 ,李学勤、廖名春、江林昌三位先生各自的研究观点很有代表性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7.
真实地面对农村与农民--读《我向总理说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平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2000年的焦点人物,多家媒体对有关他的事情做了详细的报道。但我拿到他的书以后还是禁不住一口气读完,而且不止一次地为作者的心灵所感动。我也是依靠高考这种现代的科举制度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之子”,对农民有着深切的爱与同情,在心中永远无法摆脱对农村的父老乡亲的牵挂。灵魂深处的农民情结使我对作者的叙述不断产生强烈共鸣。作者的遭遇也让人感到无比的愤慨,能够直面农村的官员却在农村无立足之地。英国作家奥威尔在他笔下的《一九八四》中写了一个“海洋国”,海洋国的“真理部”会修…  相似文献   
988.
荀子与屈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早自觉地“作诗言志”的两位文学家。荀子通过作《佹诗》将已成为文献的《诗》还原为文体的诗,并界定诗人所言之“志”应在“圣人之道”的范畴,这对汉代诗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屈原是新体诗的创造者,他在《离骚》、《九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诗学观念,归纳有三:一是“发愤以抒情”,“抚情效志”,确认诗是表达个人情志的文体;二是“露才扬己”,突出抒情诗歌的个性化表现;三是“怀质抱情”,“内美”与“脩能”并重,以“情”为文采与美的表现。屈原这些诗学观念,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9.
中国戏曲演剧形态与20世纪中西方戏剧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维昭 《学术研究》2002,3(8):121-125
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演剧形态进入了20世纪中西戏剧的建构视野。只有从西方戏剧转型的建构策略的角度 ,才能理解中国戏曲在西方被误读的命运 ,也只有从中国戏剧自身转型的建构策略的角度 ,才能理解中国戏曲“写意说”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990.
译诗话诗魂     
诗意即译中之所失。”因此,译诗艰辛。1.理解阶段——准确把握诗意:诗意是诗的生命与灵魂。这是译诗的症结所在。诗精炼且多度,须慢咀细嚼以悟之。步骤有三:(1)吟读以知慨貌。(2)探索言外之意以把握深层内涵。(3)遁出现实,化入其境,译者变成诗中发言人,亲历其一切以把握诗意。2.表达阶段——忠实重现原作诗意。(1)先注重首要任务,忠实地再现诗意。这是译作成功与否的试金石。(2)提练整饰,使译作成为言简意赅的“音乐”。译者应精益求精,力争最大限度地理解并重现诗意。这是译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