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8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1968篇
劳动科学   621篇
民族学   529篇
人才学   668篇
人口学   151篇
丛书文集   4577篇
理论方法论   1066篇
综合类   9293篇
社会学   2486篇
统计学   409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2034篇
  2013年   1200篇
  2012年   1424篇
  2011年   1740篇
  2010年   1731篇
  2009年   1566篇
  2008年   1938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091篇
  2005年   948篇
  2004年   781篇
  2003年   779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军 《东岳论丛》2003,24(6):26-31
西柏坡精神,是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内容丰富,底蕴厚重。其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观;"民主守纪、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立国、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全局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宗旨、勤政廉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观。这种精神成果,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发展的,永远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蕴和自己的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拥有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962.
在亚里士多德的学科体系中,伦理学首先从实践哲学得到规定,而他的“实践”作为个体内在合目的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行为”,是Dasein意义上的超越性本真实存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与“理论”对立的“实践”。当亚里士多德把他的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从属于“政治学”时,他揭示出我们“常人”实存的本性就是城邦中的共存。但伦理的共存先于个体的实存,共存的伦理———公正———不是“德性”的一种,而是德性的整体,个体的德性只是附在这一“整体”上的“皮毛”。无论是个体的本真实存还是城邦的伦理共存,最终都是为了人之为人的卓越性(德性)的实现,伦理学本质上成为“人学”,其核心的问题结构是个体的本真实存和城邦的伦理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3.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下,过去传统安全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焦虑大都集中在国家生存的想象上。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中,人们发现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更直接、更现实的威胁扩展到了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从而使得个人和人类社会成为这些问题的最大受害者,同时也成为安全的感知者,西方国家“人的安全观”虽然不足以成为安全观转型的坐标,然而其对“人的安全”问题的凸显却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64.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丰富与多样化,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不断与现实经济世界产生矛盾与冲突,许多经济现象仅通过对理性人模型的量变扩张已无法解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经济学考察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剥去了假设理性人光鲜的外衣,强调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行为经济学更适合对我国当前整体经济行为的深入研究。将个体行为纳入经济学分析体系,这对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为经济学修正了主流经济理论中"自利人"的假定,吸收社会心理学关于"利他行为"等研究成果,不仅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相吻合,对当前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5.
在道德哲学的维度上,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具有三个联结点:一是需要的丰富和满足;二是“可能生活”的形成与展开;三是潜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内在相通,幸福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指向。而当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指向人生幸福时,它才越发具有现实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66.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创造性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67.
凤凰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案例显示,人、物与时空整合的整体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将民族特色地区的文化看作"文化空间",走旅游化生存的道路,形成动态平衡与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是对以凤凰县为代表的古城镇和传统村落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路径。形成时间和空间立体交叉,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原则。  相似文献   
968.
韦伯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理性存在与非理性存在的统一,是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载体。在此人性论基础上,韦伯诠释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体现在:人是社会行动的主体,人通过价值观念和社会行动影响社会;社会是人存在的“场”,社会通过秩序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和自由。文章认为韦伯的观点既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969.
人的普遍关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发展观的根本缺陷在于人的失落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旨归和最终价值目标在于人的发展 ,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涵着人文价值的重塑 ,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普遍关怀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70.
论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基本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是人的问题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被作为人的问题的两个独立方面加以对待。这既不利于对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对人的问题本身的深入研究。为了解决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的统一,考察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基本规定是理论上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发展的实际意思就是:每个人作为人的各种作用、各种能力的全面、自由、充分、协调的发挥;人的价值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和活动对他人、他物以及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所能够实际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