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楚史梼杌>是一部从现成史料中将有关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一些轶闻逸事加以纂辑而成的史书.由于它问世晚,各目录著作对其著录也相应很晚,因而后世对其真伪情况屡有争议.仔细研究其内容及史料来源后,可以认为,<楚史梼杌>是一部内容有据、材料可靠的辑佚性典籍,只不过在其成书后书名、作者及序文存在伪托迹象而已.在流传过程中,该书版本复杂,各版本间的篇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12.
较之西汉,东汉生态现象的政治化,在追寻生态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时,其随意性更大,所谓“瑞应”明显增多.儒家经典中的鬼神内容、西汉儒家人物以天命限制君权的意图和谶纬学说,是生态现象政治化的依据.汉代生态现象政治化,为限制君权而生,却发展成为君主服务的工具.通过生态现象政治化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儒者从企图限制君权到终于被君权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13.
姚振宗对《七略》《别录》佚文的考订主要体现在:一、辨析佚文,如对因不足据、乏考证、书名相似等误辑佚文的辨析;二、甄别伪书,如对因据伪书而误辑佚文的甄别;三、校正脱讹,如对佚文中有脱文、讹误、衍文等情况的校正;四、考究佚书,如对佚书的作者、书名、流传等情况的考究。  相似文献   
214.
三统论是西汉公羊学和谶纬的重要思想内容,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学以道德作为政治合法性依据的政治哲学,在确定刘汉政权的正统合法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三统论同时试图为朝代更替确立一个长久永恒的机制,通过每一朝代都是上古三代至治损益相因的理性思辩,来确证尧舜之道的承续永继.三统论内在地包含不私一姓、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的思想机理.  相似文献   
215.
《古文苑》可能是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编纂的一部诗文选本,其价值大致有四点:1.辑佚价值;2.史料价值;3.校勘价值;4.编纂价值。  相似文献   
216.
曾德雄 《云梦学刊》2011,32(5):58-66
从历朝历代均要禁绝谶纬来看,实际上禁之不绝;禁绝谶纬虽然主要令出帝王,但帝王往往信仰之。之所以要禁绝谶纬,则在于谶纬的中心内容主要是君权的政治合法性问题,而此问题恰恰属于最"敏感"的话题,不可讨论。此外,将学术史上对谶纬的辑佚加以展示,可以为谶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17.
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整个东汉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普通百姓,无不以谶言事,以谶断事。上层统治者,以谶断事,以立朝策;王公大臣,以谶言事,以干预朝政;普通百姓则争习图谶,以求仕进。可以说,谶纬已经渗入到东汉王朝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218.
清代学者辑佚前无古人,成果辉煌。但是,清人辑佚存在的缺憾和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19.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思想不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是认为天、地、人是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可以从天道知人事,通过具有本体意义的"天"论证政治生活的正当性、合理性。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学说构建起天人合一思想。他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论前提,不仅论证了大一统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与对君权的约束,而且使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和"三纲五常"的伦理模式成为一种政治现实。然而,他的思想中也蕴含了一定的神秘化元素。  相似文献   
220.
汉代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汉中期以后,儒家内部的一个斗争就是今古文经学之争。今文经师与古文经师大都是中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有少数是贵族。他们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今文经师反对盐铁官卖,古文经师也反对盐铁官卖;在世界观方面,今文经学谈灾异,古文经学也谈灾异。今古文经学的斗争基本上是禄位之争,是对古学官的位置的争夺。如果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有一点差异的话,那就是,今文经学中专讲所谓微言大义,即天人感应的唯心论神秘主义;而古文经学虽然也讲灾异,但比较注重训诂,神秘主义稍微减少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