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873篇
劳动科学   119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218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144篇
理论方法论   326篇
综合类   3657篇
社会学   1348篇
统计学   2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最大值定理、Picard存在惟一性定理和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一个几何模型为平面保面积曲率流的非线性耦合微分一积分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惟一性。  相似文献   
992.
熟知的一阶逻辑语义因为只论及个体对象而不涉及属性实体而被认为是外延的。相对于这一外延语义,一阶逻辑还可为其中只含属性实体而不含个体对象的内涵语义一致且完备地刻画。比之于外延语义的解释,内涵语义的解释使一阶语言更接近于自然语言的语义,而且也使一阶逻辑对各种题材真正保持了逻辑的中立性。  相似文献   
993.
作为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陕北民歌,其创作的口头性和流传的异变性决定了陕北民歌中存在着大量的一歌多词现象。文章从陕北民歌由简单到复杂的成熟过程、由复杂到简单的精炼过程、由庸俗到健康的提炼过程、由传统民歌到革命民歌的演变过程等不同角度阐述了陕北民歌的这种一歌多词及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94.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促使学生亲历语文学习实践,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95.
996.
在英译汉过程中,as一词用法颇为复杂,本文从横面和纵面两个大的方面讨论了as的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现象。阐述了as的明喻结构在英文中的广泛应用;比较结构及其否定形式的翻译问题;以及由as组成的一些固定结构的运用。同时,又分析了as一词具有副词、介词、连词、关系代名词四种不同的词性。通过浅谈使as一词的基本面貌比较充分地表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997.
有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故事的主角有两个: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攒钱中度过,目标就是要搬出自己破旧的房子。经过数十年奋斗,最终她买下一所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然而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她却病入膏肓了,临死时她幸福地说:“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中国老太太无牵无挂地走了,而那位美国老太太早在年轻的时候就贷款住进了新房子,此后的十几年一直靠勤奋工作偿还银行贷款,最后在临死时也幸福地说:“终于还清了房屋贷款……”同样也是无牵无挂地走了。  相似文献   
998.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描写了美国社会底层三个萍水相逢、饥寒交迫的穷画家,在辗转挣扎中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突出了主人公老贝尔曼舍己救人的老画家形象。重点探讨了该作品的诗情画意的美学价值,分析了作品的主人公、小说的三个矛盾冲突和独特的结尾。  相似文献   
999.
乡村治理不但需要有社会学、经济学等“解决问题”的学科介入,更需要有“分析问题”的哲学思考,因为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乡村之所以需要进行治理,一是源于浅表层面乡村的撕裂与破坏,二是源于深层的乡村风俗文化的改变。即,乡村社会功能的变迁与调整是乡村治理的最根本原因,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原因则属表层因素,乡村治理的实质是如何在城乡互动中对乡村进行重新定位、整合。乡村治理需要厘清“乡村”治理与城市涉农社区的“社区”治理之别,针对聚集型乡村和离散型乡村的差异性有治理侧重,否则容易陷入乡村政绩建设而不是乡村社会功能建设的陷阱。《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乡村治理体系转型的开始:由党建“引领”向“党组织领导”转变、由“三治融合”向“一元多方”转变。这种转变既利于聚集型乡村的城市化推进,也利于离散型乡村的防衰治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乡村展现与践行。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