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15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14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2215篇
社会学   1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的核心概念,它具有非实在性、互惠性等特征,其诱惑概念也具有上述的特征;鲍德里亚还赋予了诱惑以不同于象征交换的特征,即恶的计谋性和娇柔的女性气质特征。鲍德里亚试图超越男女性别的两极划分时代,走向一种超性别的时代,并以此为基础反对当代女权主义的性别观。在他看来,女权主义所标榜的女权仍深深地受制于男权中心论的对立逻辑。鲍德里亚有关诱惑的恶与娇柔的女性气质的特征构成了其后来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王安忆几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探讨了商业社会中的女性处境。揭示了新时期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 ,一部分女性开始从社会角色向旧有的女性角色逆向转移。大众传媒通过赋予女性形象以虚拟的象征意义塑造了“时尚形象” ,承载了商业社会男性欲望的想像和消费 ,女性在对“时尚”镜像的误认中完成了自我的异化与对象化 ,反过来又受到正统男权象征秩序的排斥。因此 ,要真正消除性别歧视 ,必须对旧有男性中心话语体系进行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对<图腾柱文化意义阐释>一书的评述入手,论述了研究图腾柱文化的学术概况、研究理论和象征阐释,并由此谈及对当代民族文化遗产应持的态度和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梁宗岱是20世纪中国最有成就的诗论家之一,他的两集《诗与真》等论诗著述,追踪象征本义,探索象征诗歌创作法则,曾被读者评为“黄金文字”,对象征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扎根生长起到关键作用。他论诗讲究古今中西源流,又能破古今中西界限,有融会贯通的特色。作为以感性思维见长的诗论家,他又重视科学精神与美感直觉的联系,主张诗人打通科玄、心物两界,缜密观察世界,了解事物普遍法则和特殊表象之交集,以增强诗人智慧和诗歌表现力。梁宗岱把写诗论诗视为生命,又把人生当作艺术,超迈乘真,不耦于俗,追求生命的沉酣状态,其人本身就是“诗与真”的有力实践,是他象征主义生命诗学的最高建构。  相似文献   
95.
明代有多本传奇演绎赵氏孤儿的故事,然存世的只有<六十种曲>本<八义记>.它的价值在于赞颂了程婴等八位义士舍身救孤、助忠抗奸的高尚品德,同时塑造了两个别具情味的温婉女性形象.全剧情节引人入胜,但在剧情安排与人物塑造上也有明显的缺失.  相似文献   
96.
"接龙"仪式是湘西苗族一种古老的宗教祭祀仪式,它充满着传统的宗教色彩。"接龙"仪式中的接龙舞蹈则是湘西苗族人们在其仪式信仰之下产生的一种公共的群众性活动。本文旨在运用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对"接龙"仪式中舞蹈的动作、服饰以及妆容等艺术形态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透视出湘西苗族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苗族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7.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第一部实验作品,充分反映了乔伊斯对生活和艺术的哲学思考。为揭示都柏林瘫痪的精神面貌,在这本小说集中,他实验并很好地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包括象征主义和他独创的手法“顿悟”。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还发现了其中一些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技巧和更多的蕴意。  相似文献   
98.
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读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是一位以仪式研究著称的当代人类学家,其最著名的学术贡献就体现在对恩登布人(Ndembu)的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之中。《象征之林》可谓是特纳在象征和仪式方面研究的一本代表之作。在这本著作中,特纳对恩登布人的仪式及象征符号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我看来,特纳通过《象征之林》想重点反映的一个思想就是:象征符号与人们的社会行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和Fillmore等人的构式语法都是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句法研究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把形式和意义的对子(称为“象征单位”或“构式”)看作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两种理论,在对它们简略评介的基础上,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0.
孔子“仁学”的三个层次包括仁之情感、仁之理性和仁之规范。仁之情感是指仁作为一种具有博爱精神的人文主义情怀,它由亲人及大众,由社会及自然,在具有广泛性的同时又具有层次性。仁之理性是指仁作为根本的道德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之规范是指仁作为相对具体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义”、“礼”和“中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