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丙午内官改制中政务处的改设,背后不仅涉及各方的政治角力,而且反映出时人对宪政体制的不同观念,其改设方案也几经变动。慈禧最终选择保留军机处,将政务处改为会议政务处的稳妥方案来平衡各方的政治诉求。改设之后,政务处与此前大相径庭,实际上成为责任内阁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2.
周昂 《领导文萃》2011,(Z1):69-74
摇摆的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诏"明定国是","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张謇此时刚回到京城,起初,他也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但仅限于经济、文化方面。而维新派"速变"、"全变",甚至发动宫廷政变的主张,他极力反对,以为"药太苦,则吃药者愈不开口"。他  相似文献   
13.
清宣统年间,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地方督抚与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互相呼应,迫使清廷作出了设立内阁和提前召集国会的决定。督抚奏请阁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改革以图存,维护封建统治;2.拉拢士绅立宪派,稳固自己在地方的统治;3.对抗清廷的集权。就整体而言,督抚对阁会的态度有三种:坚持君主专制,反对设立内阁和国会的“反对派”;主张先设内阁,待机再开国会的“渐进派”;主张阁会同时成立的“并举派”。与立宪派的态度不同,督抚最终趋同于“主先立责任内阁,国会则暂署缓图。  相似文献   
14.
一 宋教仁(1882-1913)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报刊评论家.在从事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他很注重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把报刊作为其革命思想宣传的重要阵地.先后创办、主编或主撰了几份著名的革命报刊,如<二十世纪之支那>(后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醒狮>以及<民立报>等.有两百多篇文章①见诸于各革命报刊,且大多为政论文章;显示了宋教仁较强的新闻实践能力和坚定的民族民主革命信念.  相似文献   
15.
一、组阁制的起源与特征组阁制也称为内阁制,它发端于英国,后来被欧美国家广泛推行。议会制国家的政府一般采用组阁制。1717年英国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由行政首长主持会议和日常工作。1721年,英国实行政  相似文献   
16.
政权的组织形式直接决定着政权的运行方式,并体现着政权的归属。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形式是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清末民初的政党政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政体选择。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中,选择什么样的政体一直是各方斗争的焦点。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斗争贯穿于政党政治的始终。由于历史、传统、当时的国际形势等多种原因影响,中国未能选择并形成最为恰当的政体形式,这成为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重要诱因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责任内阁思想是梁启超宪政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国权与民权是其责任内阁思想中的二元维度,选择其中任何一项来分析其责任内阁思想都将有失片面,破坏了对它的整体性和客观性认识。他主张国权与民权调和,因此在责任内阁设计上,不主张三权绝对分立,而强调行政权与立法权调和平衡,内阁与国会调和,中央与地方调和。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内阁总理大臣与弼德院总裁,奕劻是开启与终结辛亥政局的重要人物。辛亥年他受命组织责任内阁,因其"皇族内阁"的性质,遭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批评与攻击。因为签署铁路干线国有令,引发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他力保袁世凯复出收拾局面,政局因此而渐趋平稳。在清王朝无法挽救的情况下,他帮助袁世凯推动隆裕太后交出政权,以清帝逊位的和平方式,换取优待清室条件及南北重新统一的局面。事实证明,辛亥政局的走向,与奕劻有意无意的推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