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309篇
劳动科学   49篇
民族学   170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213篇
丛书文集   861篇
理论方法论   230篇
综合类   1712篇
社会学   321篇
统计学   20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51.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凸现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高校教育改革方向和社会安定和谐。在努力解决其经济贫困的同时,必须加强以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救助,从心理、思想、情感、道德等层面地给予他们应有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他们达到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952.
国家设立巨额助学奖学金,启动助学贷款计划等,旨在缓减日益凸显的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帮困资金到底该如何发放?特别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严重超生而导致贫困的家庭,在帮扶上是否应该给予必要限制,这是一个一直被忽视的问题.助学帮困政策应当与计划生育政策相互衔接;帮困应体现对守法公民的优先权;不应给违法犯纪者发出错误信号,应当寻找教育与人口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53.
现在,全社会关心关爱贫困群体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国内民间自发兴起的“草根慈善组织”也越来越多,并已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 与政府的慈善机构相比,这种“草根慈善组织”更具有贴近性:发起者是普通人,同时组织规模不大,捐款发放更及时、更透明,捐款者能清楚地知道钱捐到了什么人手里。这期“爱心助困”栏目,刊发了帮扶彝族人的“未名(助)奖学金”,这既是鼓励,也是宣传。但也建议,“草根慈善组织”能与政府的慈善机构,例如北京市慈善协会等慈善组织协同作战,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954.
<正>今年5月份,根据年初工作安排,我局组成专门调查组,深入5个少数民族乡镇和16个少数民族散居村,采取听汇报、看现场、访群众,开座谈会、查资料等形式,开展了一次对  相似文献   
955.
金融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我国金融脆弱性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引发金融脆弱性的生成机理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建立稳健、和谐的金融稳定制度不仅是防范脆弱性的需要,也是我国逐步推行金融经济国际一体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6.
谢湘在2008年4月7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国家助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首先,这个政策与青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有极大的关系。青年,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最快,学习时间最集中的重要阶段。时光不能倒流,这个成长发育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国家助学政策,能够为那些处于生命发育成长期的青年保证营养的基本需求,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就等于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除了因家庭经济贫困带来的后顾之忧,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变。这项政策与青年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有人把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仅仅看作是一种“扶弱”政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957.
几年来,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重点帮扶一些特困、弱势家庭的女孩解决上学难问题。  相似文献   
958.
通过阐述贫困女大学生与家庭脱贫问题的凸显及研究意义,分析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4个方面进行归因,对照高校助困现状,寻找解决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和家庭脱贫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9.
论城市偏向与农村贫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大多是城市偏向的。这种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不平等的贸易条件,使城乡之间在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上分化,结果这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二元经济。中国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和一系列城市偏向的政策,其结果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在经济改革时期,中国传统的价格剪刀差趋于缩小,但新的城市偏向政策仍不断出现,城乡差距自1984年后重新扩大。在 21 世纪,中国要缩小城乡差距,战胜农村贫困,有必要转变反贫困的战略思维,废除城市偏向政策,赋予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960.
笨牛 《金色年华》2005,(9):30-33
只读过1年小学、半年初中的家庭贫困的少年董志成,艰苦自学,13岁高考,被名校哈工大录取。他的成才经历是独特的,可他的成才经历中父亲是最精彩的……他自己也非常精彩:用6整天的时间去解一道难题,梦里竞能做物理实验验,用拣来的破铜烂铁完成两项国家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