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309篇
劳动科学   49篇
民族学   170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213篇
丛书文集   861篇
理论方法论   230篇
综合类   1712篇
社会学   321篇
统计学   20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贫困大学生做为整个大学生中的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其就业难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文章列举了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形式,剖析了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72.
在中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和收费制度改革过程中,贫困大学生群体规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保障这部分群体在校期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现在已经建立了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尽快完善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援助机制。从路径选择上看,既要加强理论研究,又要推动制度创新,基本目标是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学校具体操作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学生密切配合的教育援助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73.
《领导文萃》2008,(6):155-155
本书作者曾直接参与联合国千年计划等重大社会改革项目,对当前世界的贫困问题有深入的了解。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线索,指点玻利维亚、波兰、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向我们逐一剖析了导致贫穷的不同成因。  相似文献   
974.
中国当前正处于后脱贫时期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历史转折阶段。农村全留守家庭是这一阶段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解决农村全留守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理论视域下,通过以皖北F镇L村为实例的调查发现,就农村全留守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而言,社会关系网络匮乏导致边缘化贫困日益显现,传统乡土信任的断裂造成囚徒式贫困逐渐突出,有关部门对相对贫困群体的忽视导致无为式贫困形势严峻。基于此,解决农村全留守家庭相对贫困问题不但要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还应该在基层党组织坚强领导下,促进传统乡土信任的现代回归,改造并丰富乡村社会资本,多维并举,实现有质量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帮助贫困农村脱贫迈入小康社会的大门。但是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了贫困农村农户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以及人才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脱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采取提高农户文化水平以及促进人才引进、完善贫困农村产业结构、促进脱贫机制进一步健全等方法来加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确保我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78.
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是有其独特的思想建构的.他批判了群众的贫困化源自于其渴望暴富的错误思想,指出贫困化的现实是社会历史过程的结果.他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者在英国工业史问题上的错误解读,澄清了关于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等方面的客观事实.他批判了工人什么都没创造的错误观点,强调历史是作为社会积极成员的个人进行的现实的人的活动.恩格斯的这些观点以其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敏锐洞察而在唯物史观形成史上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979.
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而共产党员曹煌春,从18岁起担任乡村教师,一干就是42年。1973年,高中毕业的曹煌春,受群众推荐和组织委派,来到吉安县万福镇净坑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当时的净坑小学,位于一个荒山坡上,只有20多名学生,规模小,条件差。当地群众生活贫困,有的适龄儿童还上不了学。听说学校的情况后,曹煌春一个在县里工作的亲戚,想把他招进县里的工厂当工人。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